迪士尼这个美国风靡世界的大众娱乐文化项目进入中国文化产业市场,报道说上海市政府下属企业将持股57%,迪士尼公司持股43%。一位社会人士在他的博客中说:迪士尼,假如它身不动膀不摇,仅凭品牌和摄心术,就拿走43%的股份外加管理权,这就叫不平等交易。面对不平等,不免让人心痛夹杂不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哪里去了?
而这次迪士尼能够“落沪”,当地政府也好,有关文化产业研究专家也好,这样表达对迪士尼这个外来文化进入上海后的“愿景”和乐观的期待,在情感需求上,东方民族也需要迪士尼这样的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方式;上海一直缺少让人留恋的常驻的文化资源,但迪士尼有可能做到;迪士尼将直接促成中国大众文化与国际社会的无缝对接;中国文化版图上,因为迪士尼文化的落脚,上海将重返“文化的高地”……总之,“中国文化以一种更开放的胸襟,接纳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这体现的是文化上的自信。
无论是社会人士质疑这个引进迪士尼在文化利益上、经济利益上的失策也好,还是政府人士和文化人士认为迪士尼这个美国文化和我们本土文化的融合带来的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机遇也好,都涉及到了文化自信的问题。
的确,我们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有博大深厚的文化资源,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依据和基础,引进迪士尼,把它“拿来”了,这体现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包容兼收,但迪士尼既然又是一个文化经济项目,是一桩商业买卖,为什么不能以我们的文化积淀做基础,凭借着我们的文化自信,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呢?在经济、文化利益上失去主动,不是缺乏文化自信,又是什么呢?
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是主宾国,中国作家代表和德国作家进行文化交流表现非常优秀出色,这是我国政府加大投入、扶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最直观表现。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全球汉学家齐聚中国,从东方文化智慧中寻找文化和精神的资源。在“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上,中国被邀请作为主宾国,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成果,以至欧洲人惊呼“中国诱惑”来了!中国富有宁夏民族区域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学》,作为国际写作计划文化探寻项目的成果随着中国作家代表团走进美国国务院。这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文化界出现的一些文化事件,在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方面,通过这些文化传播在世界上树立起我们国家的文化形象,提高了我们国家形象,是颇令人欣慰,提振士气,鼓舞信心的,这些都可以说是文化自信的问题。
的确,我们的民族骄傲与文化自信其实来自我们的历史深处,但光凭这些传统、这些历史还是不够的,当然,我们的鸟巢和奥运会开幕式,也曾使我们的文化自信心为之振奋,但除此以外,我们的文化界能证实和体现文化自信的事物还真不多见。据中国科学院转发世界各国有关文化指标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七,中国的“文化竞争力”位居第二十四,中国的“文化生活现代化指数”则位居第五十七。这些数据,或许可以提供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的文化对于大众的历史情感、生命认同、共同记忆、精神归属和文化权利拥有方面,还缺乏在深度上、广度上的渗透,怎样才能使我们建立起文化自信,拥有更多的文化尊严呢?
我们都知道,文化在形塑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行为上,是一个关键元素。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主要的是以文化方式体现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最后都要归结到文化上,体现为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迪士尼这种美国文化之所以能风靡世界,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民族拥有文化自信,才决定了它思想的深厚、想像力的活泼、创意的奔放,体现出自我超越的精神有多么旺盛,而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