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地区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出口产品种类不断增加。为进一步适应自治区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宁夏检验检疫局新一届党组把加强实验室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上,创新工作理念,破除固有模式,着力推进实验室建设,科技检测能力显著增强,为确保宁夏地区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扩大出口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科学规划巧布局
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的中心任务在于为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把关,为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实验室的发展定位要与本地经济结构及发展战略相适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2009年,为进一步集中资源优势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宁夏局进行了实验室的中期规划。新的规划方案立足宁夏实际,满足长远需要,布局科学合理,发展重点突出,为实验室建设明确了方向。
宁夏地区进出口贸易量虽然不大,但不少传统产品的特色优势较为突出,如枸杞、羊绒、清真产品等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同时,自治区一号工程——宁东煤化工基地的大规模建设,开启了宁夏能源转化战略的实施步伐。以此为导向,宁夏局按照“合理定位、确保重点、坚持特色、资源共享”的原则,出台了“2009-2013年实验室建设中期规划方案”。根据规划,将枸杞、羊绒及其制品、煤化工以及清真产品等4个实验室作为重点,努力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检测实验室;将宁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学检测中心等6个实验室列为区域性实验室,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目前,枸杞、羊绒及其制品、煤化工3个实验室已被批准为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
创新机制添活力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宁夏局通过深刻自查,找出了影响实验室发展的关键——综合技术中心、保健中心等同于内部处室管理,存在着理念守旧、机制不活等问题。为此,该局党组下定决心,从创新机制入手,为科技工作发展添活力。
2009年初,“机制创新”成为了该局科技工作的主题词。该局党组经过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制定了综合技术中心、保健中心的改革方案,给予一定的人事管理权,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相对独立的成本核算。通过进一步推进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建立动力与压力相结合的机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单位,做到责、权、利统一,鼓励他们在完成执法把关任务的基础上,大胆开拓社会委托业务,提升市场开拓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新的机制带来了新的气象。科技人员的精神风貌大为改观,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业务工作、经营创收均有很大起色,活力增强。这项工作,为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机制基础。
加大投入结成果
做好科技工作,加大投入是重要因素。近年来,宁夏局不断加大对检测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实验室规模由小变大、检测项目由少变多、检测水平也不断提高。
2008年底,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综合实验楼正式启用,成为进一步加快“科技兴检”步伐的重要保障。截至目前,宁夏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已拥有各类设备等250多台(套),价值3000多万元,并且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科研人才梯队。
2009年,该局科技能力实现了新的跨越:7月,148个检测项目扩项成功,检测范围已涉及38类产品300多个项目,覆盖宁夏所有大宗进出口商品;8月,所承担的7项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计划项目顺利通过了鉴定;10月,保健中心顺利通过国际旅行者救助协会(IAMAT)审核,成为该组织在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成员单位;同时,承担的5项国家检验检疫检测标准发布实施。
拓展合作走新路
对于西部落后地区而言,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科技兴检”,宁夏局以争取多方面支持、开放实验室资源等方式,建立起与本地相关部门、高校、进出口企业的产学研政合作机制,形成了共筑技术支撑的良好格局。
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下,该局枸杞、羊绒及其制品两个检测实验室已纳入省部共建,并通过了绩效考核。在自治区民委的支持下,宁夏清真产品检验检疫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专门开展清真产品国际认证的相关技术研究。
更具创新意义的是,该局破除束缚,因势制宜,大胆探索“检企共建”的实验室发展新模式。宁夏出入境货物种类多,批次量小且出口经常时断时续,致使检验检疫设备使用率低、检测单位成本过高,在增加投入时经常难以抉择。为此,该局变被动为主动,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与宁夏羊绒骨干企业——嘉源绒业签署协议,把羊绒及其制品重点实验室建在了宁夏羊绒集散地——灵武市。在不改变实验室性质的前提下,既可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便利出口产品检测,又能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为羊绒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目前,正在与神华宁煤集团积极沟通,计划共建煤化工重点实验室。
一系列科研合作的开展,不仅开发了现有仪器设备的潜能,而且实现了科研资源的共享,有效地提升了检验检疫技术保障能力。通过积极探索,宁夏局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西部小局的科技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