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人进门,药店导购员就会热情地上前推荐药品。不过,令患者感到反感的是,大多数药店的导购员不是“对症推药”,而是一味地推荐新药、贵药。(据《楚天都市报》)
有句话说得好:“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对于消费者而言,买药时自然希望花最少的钱买到对症的药物。而消费者对各种药品的疗效毕竟不太精通,因此药店工作人员理应根据顾客的病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推荐,当好参谋。可现实情况却是有的导购员仿佛掉进钱眼里了,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荐昂贵的药品,价格越贵的推荐得越卖力。美名曰:贵药效果就更好!而消费者若是不买,则马上板起了脸,让人很是别扭。
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在别的领域或许确实如此,但对于药品而言,却未必是这样。有些贵药和便宜药相比,并非贵在疗效上,很多是换了件高档“马甲”,药效差别不大甚至还没原来的好,价格却飙升数倍甚至十几倍。如我国每年面世的所谓新药数目庞大,而真正“新”的实际上没多少,不过换个时髦名字,弄个全新包装,“新药”就出炉了。由于其中利润巨大,厂家自然舍得拿钱“公关”,医生多开这样的药能多得回扣,药店导购员卖力推销也能多得提成,肯定是乐此不疲了。
看来日后患者到药店买药,得用“逆向思维”法,你越是推荐什么药,我越是不买,而买别的品种。或许导购员会给咱脸色看,但总比荷包被掏空要强吧。可因为医生不开,药店不卖,现在很多廉价药的日子很不好过,一些产品甚至已经销声匿迹了,消费者恐怕想买也买不到了。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职能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来,挤干药价中的水分,真正为患者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