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绍兴市质监局遵循“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必须先行”的理念,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来抓,通过开展“完善一个体系、落实两项建设、提高一个意识”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三农”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该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着眼于源头控制,抓好标准制订,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农业为重点,遵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通过整合、复审、制修订及保留部分现行有效标准规范,使全市的农业标准体系日趋完善。今年已完成1项省地方标准、5项市级规范、13项县级规范制(修)订工作,累计制(订)各级农业标准规范315项,为科学规范农产品生产,从源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如制订市级农业规范《机插水稻无盘简易规格化育秧技术标准》,突破了传统的“盘式工厂化育秧”模式,通过采用无盘简易规格化育秧新技术,每亩可节省一次性消耗成本20元至25元。
二、着眼于示范带动,抓好基地(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标准实施推广步伐。在质监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绍兴绿油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示范”等30个项目申报了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其中12个项目已通过验收,13个项目被列为2010年省级培育项目,项目数量为历年之最。目前,全市已建成的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共138个,在建的国家级示范项目1个,省级培育项目13个。通过示范区建设,将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及时转化为标准规范,对种植(养殖)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管,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保障了农产品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建设。如诸暨市的珍珠蚌标准化养殖推广示范项目,通过推广淡水珍珠蚌、鱼虾分区多元混养的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全市珍珠总产量增加14吨,增收7000余万元;推广辐射面积34650亩,带动农户2350户,人均增收8300元。
三、着眼于长效管理,加强机制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一是加强基层标准化队伍建设。借助“企业服务”等活动载体,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园区)、专业合作社等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以科技研究、技术推广人员为主体的基层农业标准化队伍,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了人力保障。二是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依托市农产品监测中心为核心,各县(市)、区农产品检测中心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1-9月全市共抽检各类农产品36278批次,合格36086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9.5%,确保了老百姓“菜篮子”和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着眼于氛围营造,加强培训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农业标准化意识。结合《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借助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利用农耕季节的农资打假、“世界标准化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今年以来全市已组织举办各类农业培训班200多期,培训1万多人(次)。7至8月,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业标准化成果征集工作,经过认真组织、广泛发动,共征集上报文字材料21篇,图片材料78幅。其中新昌的小京生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成果已通过省里初选,成为我省参与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典型材料评选的5个农业标准化优秀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