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合作共赢”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但要使这个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就须付诸切实的行动。要使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和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进行,追求双边和多边共赢。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的情况下,尤应如此。
20日至24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商务与投资峰会,就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真正把“合作共赢”理念化作了切实的行动。
会展期间,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及相关部门达成了一系列共识,涉及海关、金融、农业等多方面的合作。经过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加上连续6年成功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明年1月1日如期建成,届时,区内90%的产品“零关税”,服务贸易市场实质性开放,贸易将更加简便,贸易成本将降低,经贸和技术合作将向纵深推进。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合作,将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并且最终将惠及区外的国家和企业。
中国-东盟的这种合作,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的,既充分照顾和保障了各国的利益,也体现了各方的共同期待,因此得到了各国各界的支持。正因为如此,这种合作进展顺利,必将取得共赢的结果。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合作共赢”理念并非人人奉行,近来日渐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就明显违背“合作共赢”准则。有些国家和地区以种种借口限制自由贸易,损人利己,谋求一国之利、一地之利的做法,不管出于何种考虑,都有悖于世界贸易组织倡导的促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和平等互利的原则,最终将损害这些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
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大发展需要大交流、大合作,但这种合作应该是平等的、互利的。要真正做到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不但需要人人遵守规则,更需要有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胸怀和眼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积极开展同世界主要经济体合作的同时,加强同东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为帮助东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中国和东盟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的经贸合作,中国最近设立了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并将在今后3~5年内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贷款。即将建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合作建立的自贸区,它将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方面为世界经济合作与交流提供经验。
发展需要合作,合作才能共赢。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决不能赢了今天,输了明天。在当前全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重要时期,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化为行动,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