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评析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中欧纺织品贸易磋商告一段落

  随着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刚刚达成的中欧纺织品协议《磋商纪要》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中国纺织品压港危机终于得到化解,用德国批发与外贸联合会会长伯尔纳的话说,它“使近代贸易史上不曾出现过的荒唐局面得以结束”。

  用薄熙来的话说,《纪要》体现了“合作、共赢”精神,无论从大的原则还是细节上,这个《纪要》都体现了公平合理。压港事件尽管给双方带来了麻烦,但也说明,欧盟市场是需要中国产品的,中国的生产商和出口商是看重欧盟市场的。

  作为谈判对手,曼德尔森丝毫不吝啬对对手的赞赏,他同时表示,中国进口产品引起的争吵,突出了一些涉及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重要问题。双方需要进入彼此的市场,因此欧盟和中国之间不会发生真正的贸易战。

  中欧纺织品纠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双方经贸依存度极高。目前,欧盟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今天,中欧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任何保护主义或贸易壁垒的做法,都将是损人不利己的。而贸易纠纷一旦演变为贸易战,只会两败俱伤。

  事实上,自今年6月中欧达成上海谅解备忘录后的一个月来,欧盟已经尝到了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而带来的苦果。欧盟的设限造成其进口商和零售商的损失,要远远大于中国企业。而对于广大欧洲消费者来说,无法买到价廉物美的中国服装,转而支付更多的费用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也为这场纺织品设限纠纷额外埋单。

  而面对欧盟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困境,中国方面并没有无动于衷或幸灾乐祸,而是担起了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的责任(曼德尔森语)。6月以来,中国众多“自限”出口的举措,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决心和诚意;此次北京谈判前,中国已接受法国、意大利等国提出的提议,将牺牲明年的一些配额,让部分压港纺织品“借用”这些配额,还有部分压港纺织品将计入今年“未完成”的其他商品的进口配额;而9月5日北京《磋商纪要》中国与欧盟平均分担责任的做法,是中国作出了让步和牺牲,这当然令欧盟国家感动,德国批发与外贸联合会会长伯尔纳认为,中国人的“让步是应该得到尊敬的”,25个欧盟成员国应尽快批准中欧达成的这一协议,否则,那将是贸易政策的最大耻辱。

  此次中欧纺织品磋商,正值中欧第八次首脑会晤在北京举行,因此受到了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和欧盟高层领导的重视。中欧纺织品此次能够达成《磋商纪要》,无疑得益于这次中欧首脑会晤营造的友好气氛。

  但是还应该看到,中欧纺织品争端虽然在战略的高度和灵活的外交下得以解决,但是此次中欧峰会没有充分讨论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尽快解除对华武器禁运问题,说明了欧盟在美国压力下的取向,这无疑将影响中欧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关系的和谐发展。

  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演变的过程2005年1月1日,长达数十年的纺织品配额体制终结。4月8日,欧盟纺织业警告,中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激增,欧盟纺织业将出现大量失业。为此,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促请中国自主限制纺织品出口。4月24日,欧委会宣布对9种中国纺织品进行调查。5月17日,欧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限制纺织品出口,否则欧盟将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5月20日,中国宣布对74种纺织品进一步加征出口关税。5月30日,为应对欧美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措施,中国宣布取消拟征收的纺织品出口关税。6月10日,经过长达10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中国和欧盟就纺织品出口问题达成协议,规定2005年~2007年中国输欧10类纺织品的年增长率为8%~12.5%,欧盟中止对中国纺织品进行调查,协议自7月12日起生效。该协议在欧盟内受到欢迎,被当作一次成功的休战。7月21日,协议生效还不到两周,中国套头衫出口就已达到配额。超出配额的纺织品开始在欧盟海关积压。8月11日,欧盟零售商猛烈攻击欧盟委员会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称海关封存的纺织品,对其造成的损失高达数亿欧元。8月17日,德国经济部长致信曼德尔森,称纺织品限制使德国制造业和贸易有遭受重大损害的危险。8月18日,荷兰、丹麦、瑞典和芬兰的贸易部长警告说,欧盟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零售业问题,不仅将损害消费者,而且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因为大量欧洲贸易公司可能因此破产或出现巨额亏损。8月22日,6种中国纺织品——T恤衫、套头衫、男裤、女士衬衫、胸衣和亚麻纱——均已达到或超过2005年全年配额,大量纺织品堆积在欧盟海关,愤怒的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要求欧盟委员会立即采取措施,解决纺织品积压危机。

  事态的演变颇具戏剧性。在6月份,欧盟尚且刚刚为与中国达成协议而欢呼。事隔仅两个月,竟演变为一场危机。这是欧盟官员要求与中国签署协议时始料不及的。

  为什么纺织品配额会迅速用光并造成积压危机

  从现象上看,是中欧双方的商人为规避配额影响,中国出口商抢出口,欧盟进口商抢进口造成的。究其实质,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欧委会低估了欧盟市场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水平。欧盟要求与中国签订协议,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时,恐怕没想到配额这么快就用光了。二是欧委会缺乏对现代商业具体操作的了解。在现代社会,很多贸易发生在公司内部,或应进口商的要求进行生产。这意味着商品是预订的,通常提前数月付款。进口商在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会重施配额之前很早就已下了订单。欧委会是在这种情况下规定进口限制的。这是造成纺织品积压危机的致命之处。三是欧委会在决策时,过于向欧盟生产商倾斜,轻视了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利益。欧委会事先恐怕未料到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反对声浪,竟会这么大。

  事态演变说明,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会日益陷入困境。越来越多的欧洲公司深深地介入了它们进口商品的生产过程,它们在其它国家设立了生产工厂,或者把那些已经无利可图的产品生产外包出去,将重点转到设计、组织全球生产和营销等方面。通过上述做法,专注他们有竞争优势的活动,这些公司得以生存下来,而且通常生意兴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重新设置配额,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势必会切断这些公司的供应链,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华设限只能是两败俱伤

  通过签署协议,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为自身的纺织业赢得了喘息时间。但配额如同止痛药,只会暂缓欧盟纺织企业在与成本低廉的中国同行竞争时感到的痛苦,毫无治疗效果可言。重新对某些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实施进口配额,不会挽救欧洲剩余的纺织业。欧盟等于是在牺牲时装设计师和服装增值企业的利益,来帮助保护没有竞争力的欧洲纺织品制造商。的确,配额措施会减缓中国纺织品进口,但那只会把相应的就业机会推到亚洲其它国家,如柬埔寨、越南,以及其它地区,如拉丁美洲、非洲。而且贸易保护还会阻挠结构变革,不利于引导欧盟纺织业进行调整,并惩罚欧盟的低收入消费者。对华设限只能是两败俱伤,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我国仍要警惕大零售商转移订单的风险

  面对纺织品积压危机,不同规模的零售商受到影响的情况也不一样。对规模较大的服装公司来说,困难似乎并不那么严重,因为它们能在短时间内将一些生产转移到其它低成本国家。以德国的GerryWeber服装集团为例,这家年销售额达4亿欧元的服装集团表示,它们正在同印尼和柬埔寨的制造商洽谈2006年夏季的产品订货,而不是中国制造商。GerryWeber公司称,这些国家也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并且不受配额限制。瑞典的大零售集团HennesandMauritz有30%的服装采购自中国。该公司表示,它已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将生产订单转移到其它亚洲国家,并将更多服装发往欧盟以外国家的商店,比如挪威、瑞士和加拿大等国的商店。大量规模稍小的零售商则完全陷入困境,它们不具备大零售商所拥有的从其它国家采购和重新安排生产的灵活性。这样无形之中就形成一种选择机制。能力强的大零售集团,纷纷将订单转向其它国家,我国保留的是无能力转移订单的中小零售商,这将对我国明年及以后的纺织品出口造成深远影响。对此趋势,我国应高度警惕。

作者:李岩 来源:公共商务信息导报 发布时间:2005年09月1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