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新国标删除pH值和阴离子含量的标示,取消菌落总数指标,新增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溴酸盐指标限量,这非常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日前,某家饮用水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对比旧国标,新国标的几项变化又有什么具体意义呢?对此,记者走访了相关业内人士。
没有必要拿 pH值说事
对比新旧标准,新标准最主要的更改之一是删除了pH值和阴离子含量的强制标示要求标示。由于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证明pH值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因此本次修订的标准中,删除了标签上对pH值的标注。这也意味着, 新的国家标准对各种天然矿泉水的pH值不再要求强制标示, 以免不良厂商拿来炒作,刻意误导消费者。
“pH值是天然矿泉水的一个特征,厂家如果愿意的话,还是可以标出来,但这不代表什么可以引申的意义。无论是偏酸性还是偏碱性,都不应该成为炒作的材料。”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央研究所罗之纲博士认为。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然矿泉水属于天然产品,没有经过人为调整,其pH值跟地理位置、当地蕴藏的矿产资源存在关联。中国南北方的水酸碱度存在一定差异,只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之内,其酸碱度的细微差异没有具体意义。因此,新国标不再要求厂家强制标示pH值。
注明水源地不全是天然矿泉水
对于天然矿泉水,新标准中强制规定要标示天然矿泉水水源点名称,是为了突出天然矿泉水本身未经过处理的特性。但是主动标注水源地的包装饮用水,却不一定就是天然矿泉水,也有可能是天然泉水或是使用地表水制成的其他饮用水。
据悉,《饮料通则》将包装饮用水分为6大类,饮用天然矿泉水是其中的一种。其它的几类分别为:饮用天然泉水、其他天然饮用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其他包装饮用水。
罗之纲博士告诉记者,天然水是分为3级的,这其中,天然矿泉水的要求最为严格。“天然矿泉水的定义为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钻井开采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而天然泉水和天然饮用水则达不到上述矿物质或微量元素要求,比如一些江河湖泊的水。”
专家认为,落实新国标,首先要澄清一些概念避免混淆。对于天然水类,水源地是其主要特色及诉求,不同水源地产出的矿泉水所含矿物质也不同,因此需要注明;但是对于饮用纯净水和饮用矿物质水,由于其源自对不同市政用水的纯净化,即使水源地不同,但是经过纯净化后水的性质一样,因此没有必要对水源地作出标示。
取消菌落总数与国际接轨
在旧标准之下,国内矿泉水行业此前经历过尴尬的发展阶段。矿泉水国标过去一直对菌落总数限定严格,每毫升不得超过50个,原意是怕一些不法企业乱来。这种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由于矿泉水特殊的水源和工艺要求,菌落总数控制比纯净水等饮用水难度多得多。罗之纲认为,因为菌落总数限定严格,致使一些矿泉水企业为控制菌落总数而加大臭氧投放量,也增大了致癌物溴酸盐产生的几率。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也确认,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潜在致癌物,它是矿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生成的副产物。
与国内旧标准相对应的是,在WHO、美国EPA等标准中,都没有细菌总数指标,只是对致病菌有严格要求。取消菌落总数指标,新增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溴酸盐指标限量,《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一并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并且有效地和国际标准接轨。
“虽然溴酸盐是臭氧杀菌的副产物,但臭氧是之前行内使用最有效的消毒方法。”矿泉水界资深人士称,用新技术来控制臭氧,甚至取消臭氧的使用,以避免溴酸盐超标,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也会造成成本的较大变化,令行业门槛大大提高。新国标鼓励用最少的手段来影响矿泉水,即少用臭氧消毒,从而逐步取消臭氧消毒,这对于提升整个行业水平有重要意义。
链接
据专业人士介绍,并不是所有饮用水产品都含溴酸盐,产生溴酸盐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原水本身含有的天然溴化物,二是采用臭氧杀菌。在矿泉水、天然净水、纯净水、矿物质水等4种饮用水产品中,其中只有饮用矿物质水和饮用纯浄水,是采用反渗透膜去除了水中的各种离子(溴离子同时也被去除,饮用矿物质水则会再添加人体所需的特定矿物质),因此就算采用臭氧消毒,也不存在溴酸盐的风险,可以放心购买。至于其他天然包装饮用水,消费者则需要考虑选择较大的品牌,以避免因工艺不当或原水溴化物过高所导致可能的溴酸盐超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