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如果说山东在中国地图上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威海则处在鹰首位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威海市大胆创新,勇于冲在前沿,目前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随着威海经济的回暖,外贸企业,尤其是电子、服装行业的企业订单明显增多,企业用工开始出现“吃不饱”现象。同时旅游业的升温,也让威海各大旅行社面临导游人员紧缺的苦恼。
机制创新:为企业营造最有利的发展环境
威海经济外向度较高,对金融危机的感受相当明显。危机面前,威海市提出“保增长,重点在保企业”。市委书记王培廷说:“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我们就是要做到‘院内的事企业干、院外的事政府办’,创造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困难,威海市创新体制,从政府职能部门中选派政策水平高,懂经济管理的领导干部为企业特派员,并赋予其跨行政部门的协调权,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审批、资金、招工等困难。不少企业家说,“金融危机下,我们最需要的是解决实际困难,特派员来得正是时候。”
张培旭是威海市经贸委副主任,被派往金猴集团作特派员。最近,企业在修裁断刀时导致机器断电,“裁断刀一刀下去就是上百张皮革,一停电很危险。”集团总经理柳富林说,“当时联系不上供电部门无法了解何时来电,可以说心急如焚。”幸亏有张培旭出面,及时协调供电部门,很快解决了问题,避免因突然来电造成机器损伤事故。
目前,特派员在四个方面解决了大量企业困难。一是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二是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题;三是协助企业办理各项手续;四是帮助解决生产经营、市场开拓等其他问题。为了让特派员只帮忙、不添乱,威海市还设立四条“高压线”:不准插手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准插手企业的工程承包;不准向企业推销产品;不准吃拿卡要。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自主创新:启动强大“内生引擎”
在经济发展中,王培廷反复强调一个理念:“自主创新是第一动力”。2009年,威海提出“深入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确定了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作为创新的主攻方向。
在整个印刷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逆市而上。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04%、利润同比增长59.32%、利税同比增长149.72%,综合效益指数居全国同行业前列,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的自主创新。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与去年相比,企业研发费用提高一倍,并且申报多项专利,已获得5项专利授权。经过努力,5月份,企业研发中心成功开发了WIN924多色胶印机,这一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短短一个月,公司就接到30多份WIN924多色胶印机订单,生产已安排到明年10月份。
威海赛奥生物科技公司通过和国内高校、科研中心建立广泛的产学研合作,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技术道路。今年年初,与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北方研发基地,推动生物芯片产业在威海的发展。双方确定了“心肌梗塞急救药物疗效分析基因芯片”的研发计划。这款芯片技术国内领先,产品国内首创,能为心脏病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助诊疗,市场前景广阔。
增长方式创新:唱响“蓝色主旋律”
威海在发展海洋经济上得天独厚。今年上半年,威海市在山东省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后,很快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负责的蓝色经济区领导小组,明确今后经济发展将唱响“蓝色主旋律”:即以海洋为依托,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做出了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六大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其中包括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
威海市市长孙述涛表示,“我们将结合山东打造‘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规划,充分利用好蓝色经济与高端产业这两个‘加速器’,全力推动经济升级转型。”“威海位于黄渤海接合部,有绵长的海岸线,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和滩涂面积达到300多万亩。发展渔业经济有天然优势。”孙述涛说,威海正加快推进海上养殖由传统品种向海珍品转变,捕捞业由近海向远洋转变,海产品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力争到2012年精深加工产值比重提高到80%以上。另外,威海市的高端旅游项目——帆船休闲产业开发也已启动,一批新能源项目发展势头良好。
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威海市确定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三大领域,打造7个高端制造业园区,其中包括医疗器械园区、新材料产业化园区、重型数控复合机床产业园区等。据测算,3到5年后,这7个园区相关企业的销售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园区内的三角、威高集团销售收入均将超过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