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迎接气候友好型工程建设标准发展新机遇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复杂而艰巨的发展难题,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人类社会生存和各国发展。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中引用了IEC、ISO和ITU发布的技术标准,并指出,这些标准是当前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技术途径,而且随着相关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标准将越来越为减小气候变化的影响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今年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所确定的“标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主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世界各国和人民,意义重大。

  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与气候有关,楼兰古国的灭亡也与气候有关,因此,城市文明的发展和消亡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城市是建筑的集群,气候变化对建筑、对城市的影响不可小觑。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带来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冻土融化及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出现。这些气候现象威胁着城市安全运行与发展,如果地球温度持续升高,包括纽约、孟买、上海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将被淹没;威胁着基础设施安全运营与服务,如青藏高原的冻土融化直接影响青藏铁路、公路,以及南水北调工程正常运营。工程建设标准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技术依据,是保证城市正常安全运行的技术保障。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八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时强调,下一阶段,要“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加快建立相配套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制订相应的标准、监测和考核规范,健全必要的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因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完成这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亟需发挥工程建设标准的技术引导作用,亟需发挥工程建设标准的市场规范作用,亟需发挥工程建设标准的约束保障作用。

  中国特色气候友好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服务于工程建设的气候友好型工程建设标准,以低碳排放为特征,主要指建筑节能标准群。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6年原建设部批准发布第一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2年批准发布第一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8年《节约能源法》实施后,特别是“十五”末,“十一五”以来,建筑节能及相关标准的修订工作,得到了深入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先后批准发布26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了52项有关标准的制订、修订;在全文强制的《住宅建筑规范》中也充分体现了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的要求。与此同时,涉及工业建筑和生产工艺的节能设计规定的《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等70余项标准同步启动制修订工作,覆盖了16个工业行业。

  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先后颁布实施,不仅使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从《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起步,扩展到覆盖全国各个气候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还从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扩展到所有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从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扩展到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检测、评价、能耗统计、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从传统能源的节能,扩展到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也促进了施工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标准得以推广。同时,全面启动的工业建筑和生产工艺节能设计标准制定,为工业建设领域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特别是对于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为我国全面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为顺利实现“十一五”期末建设领域节约1.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气候友好型技术储备相对丰富,亟需产业化、规模化

  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2006年超过2000美元,2008年则越过3000美元关口。有研究预测我国将在2015年前后实现人均GDP超10000美元,事实上,广州、深圳、佛山、上海、杭州已经实现。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一般需要10-15年,如德国用了15年,日本用了11年,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仅用了5年。新的发展阶段酝酿新的机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这就意味着单位GDP的“含能量”与“含资源量”必须持续下降,才能产生强大的“绿色竞争力”。

  中国的选择影响世界,中国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将深刻地影响世界。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变革。综合考虑国内外情况,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一个重要的结合点,也是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一个现实的切入点。中国工业化中期的显著特征,决定了正在进行着的大规模能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持续几十年,直至工业化进程基本结束。在这期间,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并推广应用先进的、有益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则这些设施的高排放特征就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存在,这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了严峻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归根到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开发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制定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近些年,在中国涉及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暖通空调系统、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综合利用技术、高效照明、照明控制技术等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各种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某些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总之,低碳建筑单项技术已经得到一定发展。虽然关键技术的更新能够极大地提高建筑节能减排的效益,但技术本身并不是唯一有效的解决手段,要使单项技术发挥最大功效,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利用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服务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特点,从源头上从战略上,对建筑上综合利用低碳策略和技术提出指导方案。

  在当前形势下,需要发挥工程建设标准推动技术进步、引导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必须依靠标准,工程建设标准是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动态掌握工程建设领域新技术发展形势,积极制定相关标准,发挥工程建设标准的引导约束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如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的生产及应用推广。要在实施监督工作中,加强对新技术应用情况的监督。

  市场潜力巨大,亟需支撑其健康有序发展

  一般来说,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会使GDP减少。有研究表明,如果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控制义务对其经济(GDP)的影响损失则在0.2%-2.0%左右,这也是很多国家不愿承担减排义务的主要原因。而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在减少相当部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同时,非但没有使GDP降低,反而使其增加,同时居住者的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都有很大改善,这是我们在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研究工作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也就是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措施中,只有建筑领域实施节能技术措施,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生命周期成本是降低的,经济上是有收益的。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八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时强调,下一阶段,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因此,可以推测,在我国承担减排义务压力越来越大的国际环境下,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的国内环境下,建筑领域的低碳经济必将蓬勃发展。

  建筑领域低碳市场潜力巨大,亟需健全的市场竞争秩序保证新经济增长点健康有序发展。英国气候组织研究预测,仅新建建筑节能市场规模在2020年约可达3万亿元。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市场经济的有效性依赖于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秩序,而健全的市场竞争秩序要靠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行为规则和制度规范来建立和维护。同时,由于新兴市场容易存在信息的不完备、不对称,市场的不确定性或人的行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等原因导致市场失灵。所以,需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气候友好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工程建设标准发挥规范和协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作用。工程建设标准作为工程建设最基本的技术、经济规则,是判断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行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有效发挥建设投资效益,处理各种工程事故,解决各类工程纠纷等的基本依据。因此,工程建设标准,特别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是规范建设市场不规范的企业行为的重要执法依据;是保障市场行为客体(建设工程)满足不同市场主体对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和能效等要求的技术依据;是解决质量纠纷和契约合同仲裁的技术依据;是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途径。没有标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就无从谈起,不执行标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就不可能得到保障,建设市场也就无法有序运行。只有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标准的市场规范作用,才能保障新兴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技术锁定效应,亟需抓住机遇

  技术上可行。麦肯锡最新研究表明,大约75%的技术已经非常靠近市场化的过程,其中四分之一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已经进入成本降低的过程。经济上合理。大量的气候友好型技术在中国应用时,成本低于发达国家,由于后发优势,建设新建筑安装新设备的成本要比改造既有建筑更新老设备的成本低。所以说,机不可失。经济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因为从成本的分析过程当中发现,越晚采取控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措施的成本越高,越早采取措施成本越低。

  选择了什么样的技术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未来。能否占领未来经济的制高点,全靠当前所选定的技术。与汽车技术、钢铁技术、电力技术及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技术更新寿命相比,建筑的寿命周期最长,最长可达几百年。今年在意大利召开的八国首脑峰会达成在2050年实现全球CO2排放减少50%,虽然没有设定比较的基准年,但根据一般建筑的设计年限50年,现在的建筑和在建工程都对2050年的中国的碳排放产生实质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可逆性。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长快,人均排放低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的严峻形势下,工程建设标准作为气候友好型建筑技术的载体,显见,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

  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运行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利益、促进能源资源获得最佳使用,需要发挥工程建设标准的约束保障作用。

  结束语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工程建设标准发展战略要坚持以远促近,以保障城市经济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加强生态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掌握气候变化友好型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制修订相关技术标准,为保护全球气候奠定坚实的基础。

  站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战略的历史关头,需要我们未雨绸缪,不仅需要规划五年的发展战略,更要展望未来30-50年,甚至100年,这是建筑工程的影响决定的,是由建筑工程的不可逆性决定的,更是城市文明面临气候变化危机决定的。站在能源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握住发展的机遇,用科学的工程建设标准引导社会各方面尽一切可能节约资源能源,降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影响,推动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上的综合应用,为我国占领未来世界经济制高点筑基。

  值此世界标准化日到来之际,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携手共进、同舟共济,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佚名 来源: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1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