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PC)对很多制造业企业来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做得好,做出效益的却不多,特别是中小企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之一:不能确定正确的管制点。不知道哪些点要用管制图进行管制,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在不必要的点上进行管制。殊不知,SPC只应用于重点的尺寸。那么重点尺寸或性能如何确定呢?通常应用FMEA的方法,开发重要管制点。严重度为8或以上的点,都是考虑的对象。
误区之二:没有适宜的测量工具。计量值管制图,需要用测量工具取得管制特性的数值。管制图对测量系统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之前,要事先确认测量仪器的分辨力,要求测量仪器具有能够分辨出过程变差的1/10到1/5的精度,方可用于制程的解析与管制,否则,管制图不能识别过程的谈判。而很多工厂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做出来的管制图没办法有效地应用,甚至造成误导。
误区之三:没有解析生产过程,直接进行管制。管制图的应用分为两个步骤:解析与管制,在进行制程管制之前,一定要进行解析。解析是目的,确定制程是稳定的,进而是可预测的,并且看过程能力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了解到过程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普通原因的变差是否过大等至关重要的制程信息。制程只有在稳定并且制程能力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方可进入管制状态。
误区之四:解析与管制脱节。在完成制程解析后,如果我们认为制程是稳定且制程能力是可接受的,那么,就进入管制状态。制程管制时,是先将管制线画在管制图中,然后依抽样的结果在管制图上进行描点。管制图中的管制线是解析得来的,也就是说,过程解析成功后,管制线要延用下去,用于管制。很多工厂没能延用解析得来的管制线,管制图不能表明过程是稳定与受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