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969年的石油泄漏,20世纪70年代的毒气实验污染,1984年印度的博帕尔杀虫剂灾难和1989年美国埃克森瓦尔兹石油泄漏激发的环境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性发展几乎成为任何公司的通用语。只不过,特殊的情况在2000年网络泡沫时发生了。在这段时间内,美国公司在投资者的吹捧中展开追逐短期利润增长速度的赛跑。但其后的现实情况已经证明,由华尔街投资者影响的决策,无法打破公司需要保持持续性增长的真理。2005年,惠普、柯达等美国公司经历业绩动荡后,正式提出以稳健、可持续增长这样的关键性字眼作为公司决策层的警示语。
或许并不能下定论,这就意味着美国式公司管理的失败,因为欧洲的管理学院课程仍然以美国为模板,再加上管理学本身就充满博弈,现在并不能对美国公司的管理全盘否定。但是现在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研究欧洲公司的管理。
我认为,欧洲公司与美国公司管理的差别首先在于公司追逐的价值。欧洲公司不将投资者利益作为惟一的诉求点,而追求多元化的价值观,这意味着大多数欧洲公司在变革时会考虑多重因素,这就使得欧洲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重性格。以西门子为例,表面上这家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欧洲公司会给你感觉保守、沉闷,但是你一点不用怀疑它的活力,它具有每年超过4000多项专利的技术创新能力,甚至在新兴技术领域领先于美国公司。贝塔斯曼和宜家仍坚守着古老的家族式经营模式,在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中,家族企业可能会显得落伍,但贝塔斯曼的图书俱乐部以及宜家靠缜密物流管理建立的家居连锁店,说明他们同样具有活力。
其次,欧洲公司与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完全不同。欧洲公司的CEO被董事会分权,并且职员参与公司决策,这使得欧洲公司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也相对民主。
在欧洲,你很少发现一位明星式的CEO,但是美国公司中的企业领袖则比比皆是,CEO处于决策中的强势地位,并且不受董事会约束。除非CEO的战略没有给股东带来应有的收益,才使CEO面对董事会的指责,否则CEO会对决策有绝对的执行权。在一般情况下,美国公司的管理者可能带有独裁的成分,原因是为了保持CEO的强势地位。
再者,欧洲公司与美国公司的市场策略存在明显差异。因为欧洲公司有明显的以人为本的传统,并且欧洲各国的文化也有明显差异,这就决定了欧洲公司在进入目标市场时,采取目标市场与公司原有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推出面向细分市场的产品。因为大多数欧洲公司认为,仅有产品利润是不够的,产品的流动性以及公司对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也是公司在该目标市场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的公司文化中提倡竞争力,所以在面向目标市场时,美国公司通常将自己的产品置于强势地位,并倾向于在目标市场推出统一化的产品。
欧洲公司的民主管理可能使其管理成本高于美国公司,不过,随着全球化和欧洲统一进程加速,欧洲公司在追求稳健发展过程中,也正在借鉴美国公司管理模式以增强竞争能力。我认为,欧洲公司借鉴美国公司经验后,在原有以人为本的传统中,欧洲公司可能会显示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