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记者从成都市质监局和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获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发出了《关于在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试点的批复》,同意在成都高新区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试点工作,从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在3年试点期内,建立起全国第一个以标准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
总体目标
建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创新实践基地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该批复中明确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总体目标:以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重点围绕标准化模式创新、标准化服务支撑创新、区域优势标准的创新,建设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创新实践基地。通过三年时间努力营造“政府先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标准化创新意识,提高标准化总体水平;建立与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新标准化工作新机制,实现技术创新、标准与知识产权良性互动作用明显体现,标准化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明显提高,标准化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作用明显增强的“三个明显”目标;积极推动技术标准战略的全面实施,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标准化舞台上具有话语权的强势企业,为园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将围绕成都高新区创世界一流园区的战略目标,全面启动和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中的重大作用,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进标准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有效利用高新区的产业和政策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具有前沿研究特征、自主知识产权、可形成产业的高新技术标准的研制力度,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为高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聚集发展的助推器,以增强示范区对全市自主创新的辐射带动力。
具体任务
推动企业形成标准联盟
成都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试点的具体任务是:
完善标准创新政策环境——制定适合高新区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发布成都高新区标准创新工作重点发展纲要及实施指南;完善并出台标准化示范区资助扶持实施办法、企业标准联盟管理办法、标准化创新贡献奖实施细则等政策,实施引导和鼓励技术标准研发、制定和产业化应用等激励政策;形成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研发、制定和产业化应用的激励机制;创新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科研、标准化服务保障、标准化实施与反馈、标准化经费投入及人才培训等工作机制。
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指导和帮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实现技术研发与标准制修订基本同步,提高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专利)转化率,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化创新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向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团体(企业联盟)标准转化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推动自主核心技术带动型的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创意文化、信息安全、环保新材料、光电显示等具有明显产业优势的重大关键技术标准的创制。
增强企业标准化工作能力,提升企业标准化工作意识——推动重点企业承担或参与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的工作;指导帮助一批重点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争取完成标准科研项目;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大幅度提高重点企业主要产品的采标率;指导和帮助重点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提升园区标准创新能力——围绕园区核心产业,制定一批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关键技术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数量和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推动企业形成标准联盟——在新一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软件及软件外包等产业领域建立起标准联盟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出现一批以原始创新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的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重点抓好优势领域专业技术联盟标准的产业化示范;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相关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
推动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集群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在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数字娱乐、信息安全、光电显示、军民合作高技术等几大特色产业集群方面,开展产业标准化体系研究,明确产业标准化建设目标和重点,并形成一批区域优势标准。
完善技术标准支撑服务体系——建设高新技术标准化创新实践基地,构筑与企业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技术标准信息查询、标准化战略研究专家资源、产品出口技术贸易壁垒警示信息、高新技术产品检验检测等服务支撑平台,建立高新孵化企业标准化服务的外包机制。
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争取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话语权——开展对外标准化交流合作,推动园区内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对成为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化机构成员并承担相关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等情况予以支持;鼓励国际标准组织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入驻园区;积极引导企业参与WTO/TBT评议工作,在关键技术、战略产业积极提交标准提案;示范领域龙头企业承担或参与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及工作组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争取更多国际、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的话语权。
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标准化工程师资格制度——组建高新区标准化专家库,培训和造就一支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化、高素质的专家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既掌握标准化专业知识、又熟悉专业技术、精通外语、了解国际规则、懂得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战略的标准化复合型人才。
考核指标
出口产品采标率达到100%
在试点期内,主要考核指标包括:要制定适合成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出台3—5项推动技术标准研制、创新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形成1—2项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模式研究的专题报告。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等领域参与制订100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参与制修订1—2项国际标准;并在具有地方优势的产业上,认真总结标准创新经验,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报告。创建100家以上示范企业,实现科研标准产业基本同步。重点企业承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比例达到20%;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比例达到5%。重点企业承担或参与全国或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TC/SC/WG)工作的比例达到10%;至少有2家以上企业承担或参与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重点企业主要产品采标率达95%以上;出口企业产品采标率达到100%;指导帮助100家重点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支撑服务体系。形成高新技术标准孵化工程中心、成都数字标准馆高新分馆及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外向型企业技术贸易壁垒预警平台、标准化专家咨询服务平台等。培养60名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的高素质人才;培养100名标准化工程师;重点企业和园区的管理人员标准化知识培训率达到100%。在标准化示范区设立“标准创新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