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8月,太仓口岸进口木材118.7万立方米,货值1.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70%,超过2008年全年总量,稳居全国最大的海运俄罗斯木材进口港位置。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国口岸进口木材量同比普遍下降15.9%,其中,太仓口岸的木材进口量却呈强劲增长态势。太仓港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的成功运行和品牌效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出台的限制原木出口政策影响,我国木材进口市场较为被动。而提高进口木材检疫处理技术、完善木材产业链、增加进口来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2005年以来,太仓港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进口俄罗斯原木集散地,但受自然环境、气候等条件的限制,俄罗斯原木不能在出口前实施有效处理,而进境后实施锚地熏蒸处理也存在处理效果差、安全隐患大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太仓港俄罗斯木材进口的进一步增长。
2006年,在江苏检验检疫局的指导下,太仓检验检疫局将探索建设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作为该局重点攻关项目。设想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地方政府的肯定,国家质检总局、江苏局的领导也高度重视。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设计论证的基础上,2006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复同意在太仓港建立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在其后的两年间,江苏局、太仓局指导相关部门精心施工,确保项目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对进口原木进行大规模检疫除害处理的能力。2008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致函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准太仓港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投入使用。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设立除害处理区,一是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二是离不开国家质检总局和江苏局的业务指导。”全程参与处理区创建的太仓局副局长肖力对此深有感触。
谈及太仓港进口木材除害处理区的优势,江苏局动植检处处长顾忠盈如数家珍:一是变锚地熏蒸为入区熏蒸,码头泊位利用率得到提高,加快了港口的物流速度,减少了企业进口成本。装运木材船舶在港时间至少缩短每船次36小时,检疫及除害处理过程缩短48小时以上;平均每船次可节省由于锚地熏蒸造成的两次移驳、锚地监护等带来的成本支出。二是采用中国检科院研制开发的核心处理技术,实施自动投药、自动检测,对熏蒸药剂循环使用,减少熏蒸尾气排放。在确保熏蒸效果的同时有利于环保,有害生物的杀灭率达到了100%,克服了锚地熏蒸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太仓港进口木材除害处理区已成为国际、国内检疫除害处理技术示范区。处理区正式运转一年来,先后有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的官方植检机构的官员和专家以及国内山东、辽宁、深圳、广东等近20个口岸检验检疫部门来访考察,一致认为处理区所采用的核心处理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现场熏蒸处理技术,是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对检疫除害处理技术上的一大贡献。
2008年11月,装载2.5万立方米美国阿拉斯加原木的“北光轮”靠泊太仓港,标志着太仓港逐渐改变了以往俄罗斯木材一家独大的单一格局。格局的改变,源自于太仓港进口木材除害处理区的政策优惠和功能优势。
江苏局在处理区内建立了电子视频监控及数据监控体系,实现实时监控。建立覆盖进口原木从靠泊装卸、港内运输、检验检疫、除害处理、堆放储存直到放行发货全过程的防疫管理机制,成立工作质量检查组实施日常抽查监管。在有效监管的同时,创新检验模式,采取“边检边放,分批或分票放行”的便利措施,加快码头堆场周转,促进到港船舶的增长。
为提高对进口木材的检验效率,处理区引进了第二家木材检尺队。处理区运行一年来,进口木材检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步提升,共计检出进口木材品质不符或数量短缺140余万立方米,协助进口货主对外出证索赔1200余万美元,赢得了货主对太仓港进口木材检验品牌的信任。
目前,太仓港的木材来源国家和地区包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玻利维亚、秘鲁、法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
太仓港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的品牌效应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进口商集聚太仓港。目前已有30余家进口木材货主常年在太仓港开展进口业务,其中有5家进口商年进口量超过1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