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粗放式增长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转型期,迫切需要科技和人才的全面介入。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50余位学者在于北京举行的中国创新学术网络国际会议上就如何推动中国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建言献策。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柳卸林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在制度变革中释放的传统生产要素堆积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事实上几乎已经走到尽头。
“只有科技和人才要素的全面介入,才可能形成一种低消耗、高产出的增长模式,”他说。
而中国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方面的研究都非常薄弱。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吴贵生说,中国的创新研究已有差不多20年的历史,但是中国的创新研究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与国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他指出,同时,中国的创新研究领域存在着队伍分散、单个研究群体较小,交流沟通不足和重复研究等现象。
日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科学技术产业局局长田中伸男认为,中国应该成为全球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角色。他建议,政府在制定各种政策时都应该尽可能地有利于创新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出席会议开幕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副主任陈晓田说,自1988年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委已资助与技术创新研究直接相关的项目近百项,资助总经费达600~700万元。
中国创新学术网络于去年在清华大学启动,是一个联系创新学者和专家的网络组织,其宗旨和使命是,通过开放和合作把中国在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优秀研究力量聚集起来,在重要研究方向上聚焦,形成重大成果。
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举办,目的在于促进中外学者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合作,提高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