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新中国60年我国企业班组建设剪影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编者按

  新中国迎来了60周年华诞。

  6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在中国班组建设的历史上,却是漫长而浓墨重彩的一笔。

  60年前,老一代班组职工站在旧中国的废墟上,与年轻的共和国从历史的新起点上一起出发;60年后,经过几代班组职工的努力奋斗,百万班组已走上世界舞台,成为制造大国的基石,站在了又一个崭新的起点。

  历史绵延,岁月流金。可以说,新中国成立的60年,是作为企业“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成长最快、成就最大、变化最快的60年;也是班组长地位上升最快、作用发挥最好的60年。60年来,作为企业历史的创造者,在新中国由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60年历程中,班组职工在思维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职业追求、生活水平、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角色变迁:从细胞到根基

  班组建设早期,很多人曾形象地把班组比喻为企业的细胞组织,强调班组在企业中的不可缺性;而今,更多管理者则把班组比喻为企业的根基。

  9月16日,作为两代石油人、中石化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新老职工汇聚一堂,畅谈60年班组长地位、角色之变。

  员工培训:从个人自学、师傅带徒到个性化、网络化培训

  “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很少有培训课,职工学技术主要靠自学。不像现在开展什么‘个性化培训’,用上了先进的多媒体,坐在办公室就可以上函授大学。”提起职工培训,65岁的退休老职工侃侃而谈。他说,上世纪60年代他刚参加工作时条件简陋,连块黑板、粉笔都很稀罕,更没有现代化的培训教室和设备齐全、规模很大的培训学校。

“那时是如何培训的呀?”职工毕天婍好奇地问。

“那时技术要求比较单一,主要靠师傅带徒。当时一般要签3年以上的合同,直到徒弟出徒,主要靠师傅手把手的教。我就是跟着老师傅3年后出的徒。那时,车间里徒弟喊师傅的声音一阵一阵,而师傅教徒弟则是毫无保留。”

“现在培训条件好多了,我现在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可以上课。技能竞赛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今年上半年我刚刚从网络大学毕业。”职工张庆辉说,近些年企业建设了专业技工学校、培训学校,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专业培训师,企业把培训当成职工的投资和福利,每年要组织很多的培训班。现在的培训方式、方法更加灵活,职工点餐,老师掌勺,技术尖子轮流登台讲课,用上了多媒体、视频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职工培训不再众口难调,而且工人技师数量急剧增加,普通工人的技能水平水涨船高。

  班组管理:从个人自觉、粗放管理到制度管理、人性化管理

  座谈会上,72岁的老职工赵永刚回忆道:“解放初期班组管理比较简单,主要靠个人自觉,改革开放以来,主要靠制度管理,而现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他详细地解释道,上世纪50~60年代,职工思想比较单纯,个人觉悟高,只要领导一声号令,职工们便一呼而上。但由于职工文化水平低,没有现在班组规划和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上比较粗放,岗位分工比较粗,没有如今这样严密的组织与考核,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考核也比较简单,主要是考勤,也没有奖金,大家都吃大锅饭。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靠制度管理,企业制定了大量的管理制度。随着大庆泵站的一把火,才烧出了“岗位责任制”。

  “听您老一说,还真长见识,我们现在分工可细了,没有文化的老师傅可以不参加考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根据各人所长分配工作岗位。当然工资薪水也是有区别的。班组在落实制度的同时,提倡人性化管理、柔性化管理,我们的班组还可以请‘情绪假’呢。”职工陈玉婷接过了话头。

  “是啊,我们班组都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进行绩效考核,根据个人绩效分配奖金,个人评先进、晋升、晋级也要靠这个,也是个发展大方向。”职工汤宏志补充。

  职工创新:从小打小闹、单打独斗到团队创新、技术集成

  在2号压气站,看到职工汪东宁、孙振宇和站长任兴业拿着一台检测仪在电控设备前忙活着什么,退休老职工张兴华好奇地搭讪:“你们仨弄个洋仪器叽咕啥哩?哟,全是洋码子。”

  “我们这是在搞一项小革新,马上就有眉目了。”任站长回道:“现在‘PLC’参数还没有调到最佳,我们3个是相互取长补短,正在进行最后攻关。”汪东宁连比带划地向老张师傅解释:现在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再靠单枪匹马干是不行了,必须靠近团队合作的力量,靠团队创新和技术集成才能有所作为。

  “好羡慕你们这些后生啊!我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搞一些小发明创造,实际上就是对一些用具的改造,与现在比起来真是‘小儿科’。”

  “可不是吗,跟我刚参加工作时相比,原来职工创新就是小打小闹,经常单枪匹马地干,技术含量低,好不容易创造出来的成果也难以推广,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孙振宇话锋一转:“现在好了,我们成立了‘技术沙龙’,专人负责技术创新立项、过程管理、成果评价发布和推广工作,使出自职工之手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是啊,你们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靠抡大锤和计算尺搞创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唉,这些洋玩意和技术集成这些的新名词都整不懂了。”快要退休的58岁老职工陈保国又是羡慕又是感慨。

作者:郑言 张国强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