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林鸣:我的汽车我做主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我们知道,社会上有《道路交通法》、有《司机守则》。但是,您听说过《开车公约》吗?近日,一对小夫妻就签订了这么一份。公约强调说:“开车期间,谁握方向盘,谁决定开车路线。其他人不得询问或指责开车路线的优劣,不得以强行命令的口吻指责对方……”

  凡是司机,最烦车上坐着别的司机,尤其是老司机。假如拉的一车乘客都是“车盲”,倒好办了。乘客一般会听凭司机从容驾驶,表现得都很“乖”,而此时司机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相反,车上若是坐着老司机,尤其是那些自命不凡者,您就听吧,七嘴八舌,云山雾罩。有的责怪司机刚才停车不够及时,有的则坚持走另外一条正确道路……总之,拉着一车“诸葛亮”,您只能充当“马谡”。此刻司机的脑袋都能大了。

  年长者都记得,以往公交车驾驶室上方,贴着“请勿和司机交谈”的警示语,提醒司机要集中精力开车、乘客不要干扰司机驾驶。因为车上所有人包括司机本人的安全,都掌握在司机手中。一位常年搭乘公交车的乘客抱怨说,现在这条标语很少见了,而且司机开车时与熟人说笑,已是司空见惯。也许是司机的驾驶技术高了,讲话不会误事?有的司机还回过头来和他人搭讪,说到兴奋时手舞足蹈。每遇这类“表演”,这位乘客干脆提前下车。私家车不是大公共,于是这儿便成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场所,乘客可以肆意评价甚至干扰司机的驾驶行为。殊不知,这种行为带有危险成分。那么,坐在私人轿车里,乘客是否要做“闷嘴葫芦”,来他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当然不必。您可以愉快交谈,但不可以畅所欲言。请记住,私车车厢里的交谈是要遵守“原则”的。一般地说,乘客最好选择轻松话题,不要让司机过于兴奋,更不要陷入无谓的抬杠。如果能制造欢娱气氛,给司机“提神”,那就更好了。比如,一车人乘大巴外出旅游,经验丰富的领导总会在大巴司机旁边安排一个会“来事儿”的人,这个人的角色看似清闲,但相当重要。他的任务主要是陪司机。当师傅的情绪被调到最佳点,车子自然开得又快又稳。当司机错过了最佳路线、或明显出现操作失误时,您可婉转提醒,切勿以激烈语气指责司机。偶尔走错路又有什么,调个头不就行了?请注意,司机的自尊心得到保护,就等于多了一条“安全带”。行车时,还可主动热情地为司机提供一些小服务,包括帮助他递茶杯或毛巾,提醒他适当休息。在这方面,大伙儿应多向“的嫂”学习:她们绝对不会让丈夫负气出门的,而是把一切随车物品准备齐全,让的哥带着好心情上路。一句堵心的话,其威力相当于一颗“地雷”。谁也不愿意自己的亲人上路“蹚雷”吧?

  这是个有趣的现象,许多人一坐进驾驶舱,哪怕平时性格再温和,也会平添一种权威甚至“霸气”。这很正常,因为他的手中掌控着全车人的安危。他需要赞赏、鼓励、安慰甚至一定程度的“阿谀奉承”。这也没什么,乘客既然享受了服务,将这些一股脑给他就是了。千万别抹不开面子——就算您是个爱撒娇的小女人,也别在此时朝爱人使小性儿。就让他暂时做一会儿主,下了车再拾掇嘛。由此看来,这份夫妻间的《开车公约》并非只是调侃,而是说明了一个大道理:若要行车安全,就应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驾驶员的自尊。

作者:林鸣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