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燃气热水器水箱“铜铝之争”事件引发了媒体的纷纷报道,然而,记者在对技术专家的采访中了解到,“铜铝之争”的本质实为“浸铅铜” 与“铝合金”之争。专家指出,浸铅铜不能代表真铜,浸铅铜水箱存在着硬伤,而铝合金水箱的诞生正是为淘汰浸铅铜水箱,而非简单地以“铝水箱”代替“铜水箱”。
硬伤一:导热性并不取决于铜导热
据了解,从导热性来说,铜最好,铝较好,铅最差,“浸铅铜”由于是将铜片在熔化的铅液中浸泡以形成固化作用,铜片完全被包裹的铅所覆盖,根本发挥不出铜的良好导热性,因此,“浸铅铜”的导热性并不是取决于铜。国家燃气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佛山)检验部长张明伟说,在“浸铅铜”产品中,肋片管中肋片与水管、燃烧室内壁与盘管的连接是通过浸铅来完成的,二者之间存在焊料和空隙,而铅和空气的导热系数比铝还低,因此,大大影响了其换热率,而铝合金水箱换热器由于改进使用钎焊工艺,肋片管中肋片与水管之间完全没有空隙,使得换热面积大大增加,其热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硬伤二:铅的熔点远低于国标
认为“铝代铜”不安全的说法是,现在的热水器产品,在热交换器入口处高温烟气的温度已经能达到1000°C左右,与铜材的熔化温度相当,远高于纯铝的熔点,因此,“铝代铜”不安全。在这里,“浸铅铜”厂家避而不谈铅的熔点是327.5°C,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张明伟介绍说,由于燃气热水器是带水工作,因此其工作温度大多在110°C到260°C之间,高温烟气的温度的确有达到1000°C的可能,但是,这主要是因产品设计不合理导致干烧造成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要说是铝,就是铜,也一样会被烧化,更不要说是熔点更低的铅了。
硬伤三:高温下排放重金属废烟
据业内专家介绍,浸铅铜水箱采用紫铜,外浸铅锡合金而成,也有的企业称“浸锡铜”,本质都一样,其中,铅锡合金的重量占整个水箱重量的15%左右,水管和换热片之间不焊接,热阻大、传热效果差。在使用过程中,因在高温环境下,易排放大量含有重金属物的废烟,不利于环保和人体健康,不符合全球节能与环保的两大技术主流,目前主要在印度、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采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燃气热水器技术水平不成熟时,生产厂家基本都使用该种水箱。
根据欧盟的RoHS指令,欧洲严禁使用含铅产品或铅焊接技术,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全面淘汰“浸铅铜”水箱, 而基本采用“无氧铜” 水箱(也有企业称“脱氧铜”)。
目前在我国,一些追求技术进步的燃气具厂家已开始使用“无氧铜”和“铝合金”水箱,均不使用铅,因此均不会产生“浸铅铜”那样的重金属废烟。“无氧铜”和“浸铅铜”有着本质的区别,“无氧铜”含铜量达99%以上,能称为真铜的只有“无氧铜”,而绝非“浸铅铜”。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购买热水器时,要警惕有的厂家“真铜”的承诺,要问明导购人员具体的材质,并在购物发票上加以注明,以备日后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