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卫生检疫实验室是国家质检总局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也是中国检科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卫生检疫研究所广东热带病研究室”。它在成立的4年时间里,创造了检验检疫系统乃至全国多个第一和首次。
实验室以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为主体,配套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现有技术人员10名(其中正高职称两人均为国家生物安全评审专家),有荧光定量PCR仪、生物芯片杂交仪等仪器设备179台套,价值1131万元。
实验室承担检测、科研、培训和对外交流等任务,结合口岸卫生检疫工作需要,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研究为重点,开展了SARS冠状病毒、人禽流感H5N1病毒等细胞培养、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孢杆菌、甲型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霍乱、疟疾等64个检验项目,为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一、敢为人先,建立检验检疫系统和广东省第一个、全国第三个通过CNAS认可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卫检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5月,8月人员基本到位后,马上开展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国家认可工作。实验室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编写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他们一切从零开始,凭着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几个月时间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几易其稿,完成了21册约40万字的体系文件编写,为申请认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验室于2006年7月一次性通过了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国家认可。
二、勇于探索,检出我国首例在口岸被隔离、广东首例(全国第4例)甲型H1N1确诊病例
自2006年起,实验室就在全国口岸率先开展发热病人流感检测,有较好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4月25日墨西哥出现“猪流感”疫情,立即组织技术骨干根据美国CDC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多套引物、探针,不断试验、摸索,于5月4日筛选出一套完善的检测方案。比对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比WHO公布的方法更高,立即投入对口岸发热病人及来自疫区的旅客样本进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于5月17日按照卫生部推荐的方法与自主研制的试剂和方法从广州天河火车站入境的发热病人样本检出广东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卫生部于18日向社会发布新闻公告。
截至9月7日共收到来自24个分支局共2780份样品,检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64例、季节性流感病例288例。
三、锐意研发,检出国内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
2008年3月6日,实验室收到从白云机场入境的斯里兰卡劳务回国人员的血清标本,排查多种可疑传染病后,通过实验室自行研发的实时荧光RT-PCR和RT-PCR方法及测序实验,夜以继日,于3月8日判定该患者为基孔肯雅病毒感染—1种国内尚未从人体内发现的病毒,为全国首次检出输入性基孔肯雅病毒。这是全国首例经质检系统鉴定并由卫生部确认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也是全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现症患者。避免了传染病病毒从国外传入、在我国引起流行的严重后果。按WHO及卫生部相关规定,该事件属于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处理,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和广东省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四、反应快速,首次在口岸从外籍人员群体性食物中毒中检出诺如病毒
实验室紧盯前沿、对疫情反应迅速。早在2007年1月日本暴发诺如病毒食物中毒时,就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立即合成贝类和临床样本相关PCR引物、探针,订购配套试剂盒,进行阳性病人标本验证实验,摸索建立了诺如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病毒分型方法。
2007年3月23日下午,实验室收到来自黄埔港的外籍货轮呕吐腹泻船员的粪便和肛拭子等11份临床样本和3份食具样品。经分析讨论,实验室立即对送来的样品进行诺如病毒荧光RT-PCR的检测,从送来的11份临床标本中检出5份诺如病毒阳性,阳性样本均通过巢式RT-PCR验证实验。至此,从外籍货轮群体腹泻船员中确诊诺如病毒食物中毒病原体,为该类疫情的早期诊断和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科研制标,取得硕果;交流培训,取得成效
实验室积极开展科研、制标工作,4年来已获得“出入境传染病检疫中常见病毒快速检测基因芯片研究”科研制标课题18项,其中省部级及国家局课题14项,已完成11项,其中两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持的科研课题有一项获广东检验检疫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28篇,其中国外专业杂志3篇、国内核心期刊23篇。
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卫生检疫实验室将依靠科学发展,抓住机遇,实现“安全、准确、高效、创新”工作目标,按一流设备、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服务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实验室建设成全国卫生检疫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