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宏大的工地上,数万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穿梭的运输车、装卸车鸣响着匆忙的笛声……天津滨海新区正兴建一个年产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全国最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它是迄今为止天津市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标志性工程。
中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总投资达268亿人民币,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后,国家批复天津市的第一批特大型项目,其中进口设备金额预计达到5.4亿美元。为了保证进口设备顺利验放,检验检疫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了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的监管和服务工作。据了解,从该项目开工至今,天津空港检验检疫局已检验检疫其进口设备446批,货值2.9亿美元。同时,他们以严谨科学的施检、权威的出证,有效维护了贸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特别关注打造坚实后盾
“一定要把大乙烯工程的检验监管和服务做成双精品!”这是2007年,得到百万吨乙烯工程的进口设备消息后,天津空港局党组的一道“军令”。全局迅速行动起来,针对工程项目特点,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服务措施,并及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检验工作小组。
为确保进口设备及材料的报检、检验、出证及对外索赔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们提前详细了解将要进口的设备情况,多次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深入项目现场,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送到企业手中,做到了“早知道、早介入、早服务”,为设备的顺利引进提供了前期保障。
针对大项目、大工程进口设备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的特点,天津空港局还成立了专家技术组进驻现场,研究专项检验检疫政策、工作程序,建立重点项目总体质量及强制性技术要求的符合性审核评估机制,确保经济安全。
特别监管护航产品质量
天津空港局机电处检验员小周告诉记者:“大乙烯项目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进口高峰期每天进口量数以千计。到货比较集中,时间非常紧。为确保工期,我们都是提前根据到货情况制定出周密的检验计划,然后再施检,称得上巧妙统筹安排,力求各项工作的无缝衔接”。
“大乙烯项目进口大型成套设备较多,并且设备安装、调试和试运行所需时间较长,质量、数量、规格等问题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空港局机电处副处长说。
2008年7月,检验人员在对从日本进口的一批丙烯制冷压缩机和一批二元制冷压缩机检验中发现,各有一套润滑油系统短装,货值高达59万美元,影响了设备的及时安装调试。2009年2月,在对一批从德国进口的急冷换热器检验中发现,其中安装必须使用的垫圈、螺栓、螺母到货数量短缺……检验人员不辞辛劳,采取“5+2”“白加黑”的服务措施,加班加点进行检验,第一时间出具了权威的数量证书,确保了国外发货人及时补发相关货物,避免了重大损失,有效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进行。
特别服务带来“超速度”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天津空港局也在想方设法为百万吨乙烯项目提速。该局采取了多种便捷的方式,缩短通关流程。据检验人员介绍,对于进境货物的木质包装材料,货物可直接进入企业提供的经过认可的场地实施检疫,已经按照国际植保组织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的木质包装材料不再进行检疫,低风险的商品实行直通放行,成套设备开辟绿色通道。该局派出技术人员在建设工地设立现场办公室,实施驻场检验检疫,做到随时到场,时时监管,配合项目进度运转,满足了企业快速验放的需求。
“这么热的天,工地上尘土飞扬,一点遮蔽物都没有,眼看着他们的汗珠噼里啪啦往下掉。”“从我们工地到检验检疫局来回得两个小时,检验员甚至处长每周都至少来现场两三次,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又赶往别的厂库了。”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们告诉记者,“他们真的让我特别感动。”
为了使项目的多个监管部门顺畅实现工作衔接,使项目的监管链条严密无缝,他们积极与管委会等政府机构建立联络机制,用真诚的服务态度和权威的检测工作,赢得了主动,使得项目每有新的进展,有关方面“第一个就想到通知检验检疫。”
今年11月,该项目即将点火投产。专家预期,项目建成后天津石化产业将年增销售收入400多亿元,并带动下游产业及配套工程投资约1000亿元。检验检疫人“特别的爱”,将化为更加深远博大的奉献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