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国家标准成“空文” 蜂产品黑幕惊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近年来,国内蜂蜜造假已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假蜂蜜占蜂蜜市场的比率越来越大,造假技术呈现出专业化、高科技化。

  根据不同的原料,造假技术可分为掺白糖,即用白糖加水和硫酸进行熬制,利用酸解作用将白糖的双糖分子分解成单糖;也有的用饴糖、糖浆来冒充蜂蜜,有的还掺杂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淀粉转化糖即果糖。为以假乱真,造假者还在假蜂蜜中加入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色素和香精等化学物质。

  国家标准成“空文”

  据不完全统计,以烟台为例,在芝罘区范围内销售蜂产品的专卖店,近2年内已达六七十家,加上各大中小型超市和商场,蜂蜜销售点多达数百家。而十年前,整个芝罘区只有一家蜂蜜专卖店。真有那么多的蜂蜜卖吗?作为一种天然资源,蜂蜜要受到气候、蜂群、丰歉年等因素的影响,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产量。要说是假的吧,却都在市场上销售,有关部门岂能坐视不管?

  原来,国家有关于蜂蜜的标准,主要是对蜂蜜中的水分、还原糖、淀粉酶等含量以及铅等有害物质进行了规定,但这种标准比较笼统。蜂蜜的成分非常复杂,它含有维生素、铁、钙、铜和各种酶等微量元素,而这些对人体非常有益的微量元素会因蜂蜜的产地、品种等的不同而各有不同,所以很难量化并制定标准。同时,市场上的瓶装蜂蜜有天然蜂蜜和人工后期加工蜂蜜的区别,可目前的检验手段还不能具体区分哪种是天然的,哪种是加工的。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对蜂蜜很难像其他食品一样制定相关的准入制度。

  经销商揭开惊人内幕:糖水+硫酸假蜂蜜

  日前,天一蜂蜜公司经理吴治一先生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市区有不法商贩用糖水加硫酸熬制蜂蜜!这种“蜂蜜”成本低,卖得好。吴治一1991年来烟养蜂,1993年在文化宫开店卖蜂蜜,非常熟悉蜂蜜市场内情。他告诉记者:“眼下市面上的蜂蜜,饴糖、果糖、柠檬酸、甜蜜素、香精、海带胶、硫酸等统统往里加。”

  据了解,时下流行的“糖水加硫酸”,是用玉米糖浆制成假蜂蜜,但玉米转化糖冬天结晶,不法商贩便掺入极少量硫酸,防止其结晶,而且色泽变为黄色和淡黄色,没有蜂蜜味,肉眼却看不出真假。或者以真蜂蜜为配料,然后用硫酸将甘蔗或玉米的多糖分解为单糖,制成假蜂蜜。还有的不法商贩将不合格蜂蜜、未成熟蜂蜜、垃圾蜂蜜、掺假蜂蜜混合在一起高温浓缩,制成“高浓度”蜂蜜,若再掺进果糖和硫酸,冬天也不结晶……

  吴治一说,假蜂蜜很逼真,清亮透明,粘稠度也高,没有行家指点,普通消费者只能掏钱挨宰。他说:“目前在烟台很难找到纯天然蜂蜜了,全国也一样。”

  假蜂蜜成本低、差价大、利润高,造假厂家以高额回扣等不正当手段进商场、入超市;而真正的蜂蜜则成本高、差价小、利润低,根本承担不了一些商场进店费,而被拒之门外。

  吴治一最后表示,自己之所以不畏风险揭此内幕,就是想在蜂蜜行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30元买一瓶上等蜂王浆敢吃吗?!

  一市民投诉说,蜂王浆大补,价格不菲,在北京每公斤销价高达480多元,但在烟台卖价只有200多元,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玄机?一位张姓市民投诉更有意思,前不久他花30元买了一斤“上等蜂王浆”,回家一吃,感觉味道不对,请教明白人,才知道所谓“蜂王浆”是饴糖、奶粉、面粉、白矾、柠檬酸调成的糨糊。

  多次揭露假蜂蜜市场的吴治一说,眼下,很多蜂王浆的有效成分已被“精明”的销售商过滤走了,过滤时,还掺了水。这种“垃圾蜂王浆”,没了朵状物,也没了杂质,所以看起来像面糊。

  据悉,目前蜂王浆冻干粉也存在质量问题。有人在制作时,将原料蜂王浆化冻后,直接投入烤箱中,经过8-10个小时的烘干,蜂王浆中的活性物质随同水分一起挥发了。另外,冻干粉极易掺假,超过保质期及变质的蜂王浆都可加工冻干粉。

  浓缩蜂蜜的真相

  浓缩蜂蜜的来源:浓缩蜂蜜是人工合成的。天然蜂蜜的生产、质量、包装、运输各方面的要求都是十分苛刻的,成分有任何改变都被视为掺假。浓缩蜂蜜的原料,来源于蜜蜂采集的花蜜,还未经蜜蜂酿造,就被蜂农从蜂箱中提取出来。蜂农为提高产量,将原来三至五天取一次蜂蜜,改为一天一摇蜜,产量上去了,质量下来了。而加工企业为降低成本,则不再收购成熟蜂蜜。另外,某些出口退回的蜂蜜,陈年发酵变质的蜂蜜,都可以重新加工利用,这就是浓缩蜂蜜的来源。

  浓缩蜂蜜的生产:加工企业将不合格蜂蜜收购后,用电加热的方法去掉蜂蜜中多余的水分,即可重新包装上市。

  浓缩蜂蜜的掺假:近年来,许多企业已不满足浓缩蜂蜜带来的巨额利润,在浓缩蜂蜜中掺入30%到90%的果糖,已是浓缩蜂蜜中的普遍现象。这是因为,在天然蜂蜜中掺入果糖,容易发生分层现象,而在蜂蜜进行浓缩的过程中掺入果糖,则完全溶为一体,外观上根本无法分别。

  浓缩蜂蜜的营养:掺假的浓缩蜂蜜营养自不必说,真正的浓缩蜂蜜,也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可言。因为它本身没有经过蜜蜂充分酿造,是人为加工成熟的,仅有的一些营养成分,也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破坏。加工过程,还增加了蜂蜜二次污染的机会。
作者:佚名 来源:水母网 发布时间:2005年08月2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