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走私暗流为进口监管敲响警钟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心脏支架、宝马导丝、带针动脉鞘、球囊、缝合器、指引导管、造影导管……这些进口高档的医疗器械,成为国内心血管手术台上的宠儿。资料显示,在中国,心脏病患者的人数每年增加20~30%,动脉支架的市场增长率高达40%。巨额的市场利润面前,走私团伙蠢蠢欲动,为逃避国家监管和进口税收,他们使用伪报品名快递、非法托带等方式走私这些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医疗器械入境。

  经拱北海关代号为“9106”专案组查实:2006年4月~2009年1月期间,以香港金莱公司老板陆敏为首的医疗器械走私团伙,从美国、德国采购“可撕开鞘、导丝、宝马导丝、带针动脉鞘、球囊、缝合器、指引导管、造影导管”等高级医疗器械发往澳门,通过“水客”携带、快件瞒报进境,雇人在珠海、中山等地收集后,运往广州的仓库,再以国内快递方式销往北京、南宁、大连、长沙、徐州等地客户。陆敏负责支付货物价值8%~10%作走私费用。

  为追缴国家损失,专案组根据走私进境医疗器械的流向,对涉嫌购买走私医疗器械的境内客户开展调查和抓捕。经过6个多月的立案侦办,这起海关总署挂牌督办的“9106”医疗器械走私大案由拱北海关侦查终结。

  温馨提醒

  由于科技水平局限,部分医疗器械尤其是高端器械大部分需要进口。据悉,我国去年进口医疗器械52亿美元,国内有近70%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已被进口产品占领。

  买走私医疗器械再倒卖可获暴利,成为这一行业潜规则。例如:一条原价9900元的走私EV3支架,经过几个环节的利益分割,辗转到了患者的手里就卖到了2~3万元。

  这些医疗器械未经检验检疫手续,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万一出了事故,也无法追查来源。为了牟取暴利,他们置国家规定于不顾,明知是走私货也要长期订购。

  国家要求医疗机构购买进口医疗器械需要供货商具备一定资质,需要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合格证明。然而走私的医疗器械流入到医疗器械境内批发商、专门的销售公司后,这些都不再是难题。

  更令人警惕的是,根据科讯网转载的调查资料,在个别地方,医生自带的植(介)入性医疗器械用于手术的现象较为普遍,为用械安全埋下隐患。

  往往随着一起走私大案成功破获,走私背后的现象也引人深思。拱北海关破获的这起进口医疗器械走私案件,就敲响了一记警钟。在此,海关人员重申:医疗器械的进口涉及人的生命安全,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每一批医疗器械的进口都应取得相关部门的许可证并依法向海关申报。

作者:孙海波 江永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