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垂直管理十周年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全自治区(以下简称全区)51个市(县)开展质量兴市(县)活动。获中国名牌产品2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7个、广西名牌产品355个。1999~2008年全区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从80.3%提至86.7%。

  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全区质监系统2008年建成7个B2食品实验室、15个微生物实验室。有实验室33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有8家。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3个、自治区级质检中心10个。在建国家级质检中心5个、自治区级质检中心14个。检测项目由垂管前的2200项,增加到如今的6553项。1999年至今,全区连续10年没有发生过重特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今年9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喜迎质监系统垂直管理十周年!

  1999年以来,我国实行质监系统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改革,赋予技术执法部门服务经济社会更为重要的职能。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监督局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简称自治区质监局),揭开质监事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自治区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邓于仁说,在国家质检总局和自治区正确领导下,质监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上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质检总局领导高度评价广西质监事业:“人气很旺,势头很好,成效很显著!”如今,广西质监部门已经成为推动全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艰苦磨砺的十年

  垂管前,广西质监系统人员缺编、队伍老化、设备落后、债务繁多,和发展不相适应。广西质监人迎难而上,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为质监系统垂直管理创造条件。

  1999年11月,广西自治区成立以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王汉民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自治区技术监督局、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自治区人事厅联合组成5个上收工作组,负责全区14个地(市)技术监督局上收工作。质监系统迈出改革三步曲:1999年实行自治区以下垂直管理——2000年区质监局机构改革——2002年市县局机构改革,成功实现“三级跳”,改革了管理体制,重新配置了职能、机构、编制,理顺了经费保障渠道。

  雄关漫道,广西质监人夯实垂直管理基础。1999年全系统固定资产1亿余元,2008年增至4.19亿元。1999年办公检测用房面积6.2万平方米,2008年增加到19.38万平方米。目前办公检测用房面积22.38万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259.83%。全系统14个市局、76个县局中的74个已解决办公检测用房问题。1999年非税收入0.3亿元,2008年达3.02亿元。2008年系统人均非税收入8.48万元,列全国第11位。

  迈步从头越,广西质监系统革新固本。2004年结合自身实际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用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管机关,向科学、系统、标准、长效的集约型转变。2006年自治区质监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全区率先通过国家权威部门认证,2007年向各市县局延伸,2008年实现全覆盖,建立上下衔接、运转顺畅的大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目标中的行政服务及时率、行政服务差错率、顾客满意率、年度工作目标完成率、行政执法结案率、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或诉讼中的撤销和变更率等量化,“六率”为效能监察的“刚尺”,以纪律监督、技术监督、法规监督、常规事务监督等四大监控体系作为实施效能监察的“四道关”。广西质监部门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载体建立健全作风效能长效机制的举措,两次被评为自治区效能建设标杆单位,得到自治区充分肯定。

  两个“三分离”,寓监管于服务。首创“充分授权前置受理、企业即可试产试销、全程跟踪技术服务、确保质量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受理、审查、批准”三分离全程受控工作机制,规范了审批行为,行政审批大提速。与2004年相比,行政审批办结时间平均缩短1/3以上,其中工业生产许可证由60天缩短到40天,计量认证由35天缩短到15天。随后,又成功探索出行政执法“立案调查、审理、集中执行”三分离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自主研发行政审批与执法电子监察系统对两个“三分离”实行电子实时监控。抓住国家质检总局把广西质监局作为第一批第一个开展“金质工程”(一期)试点应用的重大机遇,通过电子监管的创新运用实现行政审批执法的公平、公正、高效。2008年,自主研发了“广西复混肥料生产企业信息溯源系统”,运用电子索证索票和物料平衡等手段,成功地对企业实施全过程监管。

  两个“三分离”抓规范,一个“三抓手”抓监管,推动自身与企业管理实现全新转变。探索实施重点产品“三抓手”监管新机制,第一抓手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第二抓手加强以索证索票为重点的日常巡查,第三抓手建立三大监督长效机制。用现代的手段抓住企业的关键控制点,推动自身与企业管理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2008年,引导5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24%。

  艰苦磨砺,开拓创新,提速增效。目前,对终审权在广西的65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实行网上审批。国家发证项目提速10%以上,自治区级发证项目再提速30%以上!

  奋发有为的十年

  去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广西质监系统立即组成莫佳玲博士领衔的攻关团队,24小时内研发出三聚氰胺检测法,全国领先,为乳制品三聚氰胺批批检测创造条件。垂管十年,全区质监系统实施“人才强检”、“科技兴检”战略,实现技术上新手段、管理上新台阶、服务上新水平,奋发有为推动全区又好又快发展。

  2004年开始,广西质监系统抓住人才培训、引进、激励三个环节实施人才强检战略。自治区质监局与武汉大学、广西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高层次学历班,开设食品工程研究生班、精密仪器仪表工程硕士学位和研究生班,培养更多拥有全球通用质量工程师认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2003年以来,选派31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到中央党校、自治区党校、国家质检总局举办的地市局长专题培训班学习。选派83人次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到国外接受业务培训,4人获英国伍斯特大学硕士学位。引进懂管理、知工艺、会经营、高学历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公开招录招聘,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质监系统上下交流挂职,拓展系统内外交流挂职的新机制。

  截至2009年6月,自治区质监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理工科专业人才比例分别为67.13%、53.74%,市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理工科专业人才比例分别为63.89%、46.17%,县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理工科专业人才比例分别为87.59%、50.58%。现在,全系统有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6人、研究生及硕士132人、大学本科毕业生1661人;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225人、中级职称760人,为质监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实施科技兴检战略,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围绕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打造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是广西质监系统的倾力之举。2004年,制定《广西质监技术机构发展规划》,加快技术机构改革,促使科研工作蓬勃开展。仅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获立项的项目就有:广西科技攻关项目7项,国家质检总局项目两项,国家标准委项目1项。

  今年,自治区质监系统抓住“项目建设年”发展机遇,科技兴检迈入快车道。自治区质监局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整合重组广西北部湾区域的检测资源,促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产业聚集落户北部湾地区。抓住技术机构联合重组机遇,围绕北部湾开放开发及石化、林纸化工、冶金钢铁等产业开发,建立自治区乃至国家级质检中心。加快组建了广西北部湾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广西特检院北部湾特检中心、广西北部湾计量检测研究院,广西北部湾标准研究中心。目前已建国家食糖及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在建国家铝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5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已建成和在建的自治区级质检中心共有24个。

  人才强检战略和科技兴检战略,引领广西质监系统多项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推动广西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跨越发展的十年

  垂管以来,广西质监系统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力促“广西制造”到“广西创造”质的跨越,推动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2年,自治区成立了由自治区质监局牵头、38家区直单位成员组成广西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2004年自治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形成政府主导、质监推动、社会参与的质量振兴局面。质监部门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体系,推动企业实施名牌战略。2005年自治区质监局指导柳江造纸厂制定漂白化学竹浆等产品标准,并作为广西地方标准发布。如今该厂竹浆产销量全国第一。围绕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跟踪研究,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工作。涌现出两面针牙膏、柳工牌装载机等大批中国名牌产品和广西名牌产品。“柳州两面针”在质监部门帮扶下一举成为掌握国家标准制定权、引领行业发展的名牌企业。

  开展“质量兴市(县)”活动,深化名牌战略实施。2003年,自治区质监局确定在宾阳、荔浦、平果3县开展质量兴县试点工作。质监部门和宾阳携手整合皮革、造纸等传统工业,引导企业以诚信和质量打造“宾阳制造”。2006年,宾阳县获得“全国质量兴市活动先进县”殊荣。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市(县、区),2008年GDP比上年增长1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西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动力,名牌战略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获中国名牌产品2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7个,广西名牌产品355个。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29.07%,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6.32%。

  “广西创造”之“创”,是技术标准之创。广西自治区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相配套的广西支柱、特色产业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广西支柱、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自治区建立健全优势特色产业标准体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服务业标准体系、标准化政策法规及标准信息服务体系。

  推动科技创新向技术标准转化,促使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自治区质监局借上汽通用五菱强强联合的东风,启动技术标准体系及管理平台、汽车及零部件认证服务平台建设。2001年研究形成《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等微型汽车技术标准,成为行业划时代的重大成果。组织制定《重熔用铝锭》国家标准,用“广西创造”打破国外对中国铝产品出口的技术贸易壁垒及垄断。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活动,全区已获国家批准成立15个涉及汽车制造、糖业等支柱特色产业的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利用在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将企业技术优势转化到标准中。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的《中国(广西)——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项目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WT0/TBT技术法规和标准预警信息系统》项目荣获广西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三等奖;《广西米粉质量安全跟踪、追溯与监管体系》通过成果鉴定,获广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十一五”期间广西主导制定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39项,行业标准149项,批准发布广西地方标准573项。

  质量安全,维护民生。1999年至今,全区连续10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同时,一般性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直线下降,万台事故起数由1999年的4.6起下降到2008年的0.87起,万台死亡人数由3.8人下降到0.75人。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广西质监垂管后走过十年峥嵘岁月。十年风雨,十年巨变,广西质监人豪情满怀迎来全区质监系统垂直管理十周年。意气风发的广西质监人一路走来,留下一串串金色足迹,绘就一幅幅金质画卷。如今,一幅更加宏伟壮丽的质监新画卷正在八桂大地徐徐展开!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