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食品包装材料和添加剂最新标准严控过度包装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09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正式实施;8月1日起,代替GB/T 10004-1998《耐蒸煮复合膜、袋》和GB/T 10005-1998《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袋》的《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标准GB/T 10004-2008正式实施;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查处未获得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销售及使用行为;倍受争议的仿瓷餐具适用的标准GB 9690-2009《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也于9月1日实施;12月1日起,执行了近十年的《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GB 18006.1-1999将被新的强制性国标GB 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全部替代,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2005年,曾引起全球轩然大波的PVC保鲜膜标准在经历四年的艰难制定后终于出台,包含各种材质保鲜膜的新标准《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GB 10457-2009将替代执行了20年的GB 10457-1989《聚乙烯自粘保鲜膜》,并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0年4月1日起,《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标准GB 23350-2009也将实施,过度包装、豪华包装将受到“标准门”的拦截……

  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以上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让相关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以及执法部门、检测部门和新闻媒体等共同了解标准内容,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由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主办、北京市场协会、赛诺国际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承办、深圳迅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永夏旗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添加剂最新标准宣贯及政策动态发布会”于2009年9月1日在京召开。

  北京市场协会副会长卢锦华致开幕词,他代表主办方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及协办方北京市场协会、赛诺国际有限公司欢迎各位领导、嘉宾及新闻媒体等代表的到来。接着分析塑料袋、快餐盒、密胺餐具、保鲜膜、纸杯等产品在各大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希望市场管理部门,依照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从事经营活动,真正把“加强市场管理,保障消费安全,协会联手搞培训,规范管理上台阶”的会议宗旨落到实处。

  北京市工商局王建华副局长及北京市工商局市场处、消保处以及食品质量监督处多位领导参加了会议,并就如何规范市场提出指导意见。要求商品经营者,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守法经营。市场开办部门是市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政策、法律和标准,组织经营者学习落实,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建立完善的台帐制度以及索票索证制度,把问题食品杜绝在市场大门之外,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心的购物环境。

  著名环保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教授就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密胺餐具、保鲜膜、油墨等最新标准及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理解进行重点详细解读。

  1、2009年6月1日起《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5-2008开始实施。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指出,该标准正式实施后,国外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国内添加剂生产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董金狮建议,国内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及时学习了解该标准,加强技术研发力度,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同时,新标准中并未对959种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做出明示,易对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造成阻碍,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并出台与该标准配套的检验方法。对于未列入标准中的添加剂,企业应尽快落实申报备案工作,以防违规使用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2009年8月1日起实施的《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T 10004-2008,将替代《耐蒸煮复合膜、袋》(GB/T 10004-1998)和《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袋》(GB/T 10005-1998)。新标准中将溶剂残留量指标由原标准的溶剂残留总量 ≤ 10 mg/m2,其中苯类溶剂 ≤3 mg/m2,修改为溶剂残留总量≤5.O mg/m2,其中致癌物苯类溶剂不检出(苯类溶剂残留量 < 0.01 mg/m2视为不检出)等条款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对食品包装印刷用油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和发达国家相关标准接轨,对消费者的健康更加有保障。

  董金狮教授指出,根据GB 9685-2008的规定,苯、甲苯和二甲苯不得用于油墨之中,二甲苯只许用于涂料和粘合剂,而且用量要达到制品标准要求。根据目前我国印刷行业技术水平,该要求对大部分企业是有一些严格。但是,该标准已经通过征求意见和监测验证,有企业能达到就说明技术上可行。另外任何标准都是要求部分正规企业能达到,不是要求所有企业能达到,就像高考一样,都能考上就没有意义,所以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应尽快找到问题,改善工艺,提高技术水平,防止高端客户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3、2009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查处未获得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销售及使用的行为。

  根据规定,在保质期内的合格产品即使没有获证也可以继续销售,但对于没有获证也没有证据证明其产品合格或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清楚的产品则一律视为违规产品,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有关规定进行没收和处罚。

  由于目前纸杯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纸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使用来源不明回收的废纸生产,有的为了掩盖纸的颜色人为加入具有致癌作用的荧光增白剂,特别是目前行业标准对油墨没有要求,企业为了省钱就会使用苯及重金属超标的劣质油墨进行印刷。据透露,国家标准《一次性纸杯卫生标准》已经完成制定,目前正在国家标准委进行审核,若获通过将于近期发布。

  针对纸杯有的没有保质期,有的保质期一年,有的两年,有的甚至三年。董金狮表示,这也是行业潜规则。“同样是纸杯,为什么保质期相差那么大?企业有乱标的嫌疑”。纸杯的保质期与纸杯本身质量、包装质量以及储存条件等有关,储存不当就会导致发霉。他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纸杯标准,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4、2009年9月1日起,《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GB 9690-2009正式实施。环保专家董金狮分析指出,新标准中不仅对原材料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规定了在推荐使用条件下不应释放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且添加的其他任何助剂都应符合GB 9685的要求;在卫生理化指标的检测中,也增加了三聚氰胺单体迁移量的测定;致癌物甲醛的限量值为2.5mg/dm3 ,较老标准严格了一倍;新增的标识规定中,更是明确要求标注产品材料,并告知“食品用”和“严禁在微波炉内加热使用”,外包装上更明确要求应标注“食品用”并注明制造厂商、产品名称、使用条件、材料种类等。但是,对于企业如果违规使用国家标准不允许使用的有害添加剂如脲醛树脂怎么检测的问题在新的标准中仍然没有说明,新标准仍然难破行业潜规则!违法企业和违规产品还将继续游荡在法律之外而违法存在。

  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仿瓷餐具时,首先应去大型商超进行购买,首选贴有QS标识与编号的仿瓷餐具,尽量不要购买贴有“置物盘”标识的仿瓷餐具,以保证产品安全;其次,选购时要看器具是否有明显变形、色差、表面是否光滑、底部有否不平、贴花图案是否清晰、有否起皱及有气泡、有颜色的餐具用一张白色餐巾纸来回擦擦是否有褪色等现象;再次,购买时应向经销商索要票证,如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便于追溯;最后,消费者在购买仿瓷餐具后,可自行参照QB 1999-94《密胺餐具》标准中耐湿热性试验方法,即在沸水中浸煮30分钟后取出,在室温中放置1小时,重复3次进行测试,如在上述实验中出现发白、发涩、起泡、开裂以及有刺鼻气味等现象,说明餐具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可以进行退换和投诉。

  针对目前国内近千家仿瓷餐具生产企业仅有五十余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QS),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建议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仿瓷餐具企业,首先要停止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其次抓紧时间办理生产许可证。2009年9月1日后生产的密胺餐具必须执行新的标准,企业应积极调整工艺配方,避免标准正式实施后造成产品检测无法通过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5、对于2009年12月1日起将要实施的《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 18006.1-2009,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表示,新标准中规定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定义和术语、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新标准中明确说明,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种热塑性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饮具”。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明确指出,一次性餐饮具是指预期用餐或类似用途的器具,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盘、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壶、吸管等,也包括有外托的一次性内衬餐具,但不包括无预期用餐目的或类似用途的食品包装物如生鲜食品托盘、酸奶杯、果冻杯等。对于方便面碗到底算一次性快餐餐具还是算食品包装材料,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的意见一直就不一致。卫生部专家认为,有货架寿命的食品包装物不能算是一次性快餐餐具,而应该算食品包装材料。如果这样,曾经被禁止近十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方便面碗以及生鲜托盘就不会成为被禁止的产品,可能会合法存在。

  专家董金狮将新标准与原标准进行分析对比:标准名称由《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改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标准范围由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改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本标准不适用于一次性纸餐具、纸杯、木筷子、竹筷子等非热塑性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饮具;同时新标准修改了分类办法、修改了对原料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感官指标内容中的异嗅等,使用性能检验上明确了适用范围和样品的检验数量、增加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淀粉含量的要求,明确淀粉含量不小于40%、增加了对标识可微波炉使用的一次性餐饮具的微波炉使用性能及检验方法、补充了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和其他一次性餐饮具卫生理化指标的新要求、修改了检验规程以及降解性能要求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和技术指标。降解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也由原标准采用GB/T 18006.2-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降解性能试验方法》改为采用GB/T 20197-2008《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对于标称其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餐饮具,其生物降解率不得低于60%。

  鉴于淀粉基材料的特性,新标准中对淀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卫生理化指标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调整,由原标准蒸发残渣(4%乙酸)指标要求小于等于30 mg/L,修改为小于等于60 mg/L,蒸发残渣(正己烷)中指标要求小于等于30 mg/L,也修改为小于等于60 mg/L。

  6、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GB 10457-2009将替代执行了20年的GB 10457-1989《聚乙烯自粘保鲜膜》。曾经于2005年揭露“日韩致癌保鲜膜转道中国”的著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教授提醒企业,新标准的范围由聚乙烯材质制成的自粘保鲜膜扩大至其他塑料材质制成的自粘保鲜膜,包括以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层挤出或多层共挤的工艺生产的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新标准增加了对原料的技术要求,对于使用的树脂要求必须为食品级原料,所使用的添加剂和用量也必须符合GB 9685的规定;新标准中要求对质量含量1%以上的各类添加剂,应标识具体名称或化学结构式,且保鲜膜应标识净卷重公称值和“食品用”字样。聚氯乙烯(PVC)材质自粘保鲜膜应标有“不能接触带油脂食品”、“不得微波炉加热”、“不得高温使用”等警示性语言等。

  董金狮透露,即使是PE保鲜膜,其质量也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有些厂家出于成本考虑,用工业级或农业级的PE膜替代食品级PE膜来生产保鲜膜,或为了提高粘度和伸展度而添加各种增塑剂等等。”董金狮建议,国家应尽快对PE保鲜膜展开专项检查。另外,根据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调查发现,早已明令禁止在PVC保鲜膜中使用的增塑剂DEHA仍有一些在华外资企业在隐蔽使用,许多著名连锁超市仍在使用PVC保鲜膜包裹含油脂的食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应予以严查。

  董金狮提醒消费者,有些美容院甚至使用PVC保鲜膜包裹身体进行减肥也是很危险的,因为PVC保鲜膜含有大量增塑剂,而有些增塑剂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会对健康有害,甚至影响内分泌。

  7、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09,新标准规定了限制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的要求和限量指标计算方法,适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的销售包装。

  该标准的特点在于集强制性和推荐性于一体,标准中既含有食品和化妆品包装孔隙率及包装层数要求和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的总和不应超过商品的销售价格的20%的强制性条款,又包括除去两处强制性条款外的其他推荐性条款。

  由于目前有关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中对包装材质没有强制性标准,“过度包装商品”开始在包装盒材质上“大做文章”。

  董金狮表示,不同材质的包装,需要不同的处理工艺。他建议,在即将出台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中应明确包装材质的种类,包装最好采用单一材质或便于分离的材质,把包装轻量化,不鼓励选择金属、木质、水晶、玻璃等过重、过贵的材料。董金狮同时展示了台湾以及韩国的包装,认为豪华过度包装在中国最为严重。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质监部段玉静部长就生产许可证(QS)与有关新标准的关系、全国食品用塑料和纸包装、容器等获证情况以及一次性纸杯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介绍。对于在GB 9685中没有的食品包装用添加剂如何办理许可的程序以及违规企业将受到的惩罚也进行了介绍。截止2009年8月底,全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企业共8331家获证,其中复合膜袋3144家,非复合膜袋1451家,容器2424家,一次性塑料餐饮具903家,零售包装袋744家,PE自粘性保鲜膜98家,密胺餐具54家,其余为其他产品;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获证企业共269家,其中纸杯131家,纸餐具55家,其他纸袋、纸罐、纸盒共22家。

食品包装材料和添加剂最新标准严控过度包装(3)
http://www.tech-food.com 2009-9-4 15:36:28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上一页 1 2 3   根据规定,企业未依照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规定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列入目录产品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目前为质监局)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产品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法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已着手对在京生产、销售的纸杯质量情况进行调查,所掌握的37家企业中,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为14家,获证率只有38%。调查发现,有些企业虽然取得了生产许可证,但产品质量仍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特别是原材料使用废纸、使用致癌荧光增白剂以及印刷油墨有毒有害问题严重等,有关详细调查和检测取证工作将在9月份全面展开。

  谱尼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代表技术副经理叶磊工程师以“食品包装材料安全分析与国内外管理体系”为题,对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用添加剂的含义及各种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问题、食品包装生产过程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以及食品包装设计人员在食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忽视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了介绍。他指出,食品包装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包装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设计和计算,造成包装达不到保护食品的功能。特别是有的食品企业过分强调食品包装的感官效果,忽视了食品包装的保护功能和卫生安全问题,因此无法阻挡环境污染物(如微生物、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对食品的侵蚀,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叶磊工程师还对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内外食品包装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检测要求及方法以及谱尼测试在食品包装方面提供的服务进行了介绍。

  北京东郊批发市场总经理陈景明代表北京各大农贸批发市场管理人员发言。他表示,新出台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添加剂等最新标准”,将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和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纳入了食品安全法范畴中,使我们在严把食品包装质量关方面有了更新的标准依据。这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落实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添加剂最新标准,这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了最新的标准依据,将使我们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如虎添翼。最后他代表北京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管理部门代表宣读倡议书和倡议单位名录,并带头落实,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添加剂的最新标准。

  北京雁栖中央化学有限公司松田振一总经理介绍了日本企业如何对食品包装容器进行安全生产以及在中国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他指出,在日本食品包装等同食品的概念早已深入生产企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之中。企业以“只有卫生的食品包装材料才能生产出安全的食品”为要求,企业不得随意采购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管理也非常严格,全部是封闭式生产。对于在中国经营十多年的中央化学公司而言,遇到的问题是中国的很多企业不按照有关标准和法律进行生产,市场竞争非常混乱,有些无证企业违法生产以及获证企业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现象非常严重,给质量要求严格企业的竞争带来了许多困难。他呼吁所有食品包装企业一定要“按照标准组织生产,遵照法律合法经营”,用良心生产良品。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质量经理杨晓燕就超市在采购中如何严把食品安全准入审核关问题进行介绍,并表示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新政策、新标准,以实际行动来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把食品包装安全问题上升到和食品安全同样重视的高度。

  赛诺国际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软包装薄膜的研发、生产、销售及一站式的彩色包装印刷业务,是中国烟用包装薄膜定点供应企业和国内最大的PVDC、丙烯酸涂布膜生产企业,也是国内最早引进柔版印刷技术的企业之一。2007年,赛诺国际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防伪膜和涂布膜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会上,赛诺国际技术总监谢文波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赛诺涂布膜新品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他用最新的技术与精彩的演讲表示“选择优质包材 保障食品安全”的理念,为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广州通泽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华祥先生介绍无溶剂复合是食品包装的优先工艺,主要从《食品安全法》、新国标与软包装行业的新选择、通泽环保型印刷复合系统方案及无溶剂复合常见问题解答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2009年十大维权新闻人物邱宝昌先生首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律情况以及中国《食品安全法》起草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中国《食品安全法》,告诉消费者如何用法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他还表示,虽然随着《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消费者维权有了更好的法律依据,但若要真正将法条上那些冷冰冰的文字化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利器,还需要一大批像他那样的法律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

  全国油墨制造商绿色联盟秘书长吴建华先生就国内外油墨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简单讲解。他指出目前国内食品包装印刷所使用的油墨三分之一溶剂残留量超标,90%不环保,即使油墨达到环保要求,稀释用的溶剂由于还有苯、甲苯及二甲苯等有害物质而不够环保。另外,国内企业印刷时80%以上采用凹版印刷的工艺,而凹版印刷不环保、不健康、不安全等问题直接威胁食品安全,成为破坏消费者健康的隐患。全国油墨制造商绿色联盟的宗旨就是“推广环保油墨,促进食品健康”,通过他们的努力将最终达到让消费者放心消费的目标。

  通过本次会议学习,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新的政策和标准信息,特别是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添加剂最新标准及政策,平时很难找到对口的部门进行全面了解。本次会议把有关标准和政策信息做成汇编,非常实用,特别是环保专家董金狮老师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解读和演讲让与会代表更好的理解了国家的政策和标准,对相关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严把食品包装质量关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