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官方网站通报了2009年上半年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结果。通报称,超过9成商品饲料抽检合格,但饲料和蛋白饲料原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现象依然存在。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农业部在全国30个省(区、市)开展了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共检查饲料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和养殖场户4174个次,抽检各类饲料样品7851批次,猪尿液样品608批次。
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商品饲料合格率为90.47%,同比上升2.70个百分点,自2005年后再次回升至90%以上,饲料中铅、铬等卫生指标检出率普遍下降,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出率首次全部为零,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出率同比下降,饲料质量安全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天津、吉林、福建、湖南、广西、青海、宁夏、新疆等8省区的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高于95%;14个省(区、市)的饲料产品合格率低于90%,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产品合格率低于80%。具体抽检结果为:抽检配合饲料1463批次,合格率93.57%;抽检浓缩饲料747批次,合格率90.63%;抽检添加剂预混合饲料455批次,合格率80.00%。抽检国产饲料添加剂316批次,合格率89.24%;抽检进口饲料添加剂75批次,合格率93.33%。
通报指出,饲料营养指标不合格问题突出。上半年共抽检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2210批次,在不合格的164批次产品中,粗蛋白指标不合格的有141批次,占不合格产品的85.98%,同比上升16.10个百分点,蛋白指标不合格仍是影响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产品质量的最主要原因。
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造假问题较为严重。在抽检的235批次氯化胆碱中,有8批次产品主含量不足标示值的5%,其中6批次的含量为0;抽检的58批次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中有12批次铜和锌含量不合格,其中6批次铜和锌的含量几乎同时为0。
通报称,饲料和蛋白饲料原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现象依然存在。在2337批次样品中检出三聚氰胺13批次,检出率0.56%;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违禁添加物检出率均为零。10个省(区、市)在饲料和蛋白饲料原料样品中检出三聚氰胺,个别样品中三聚氰胺含量超过100mg/kg,最高达到8614mg/kg,表明在饲料和蛋白饲料原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违法行为虽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市场中仍有个别饲料产品和原料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农业部要求各级畜牧饲料主管部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多次抽检不合格和涉嫌制售假劣产品的企业和经营者,要进行重点监控,发现问题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农业部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采取多种手段普及饲料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监管工作,依法曝光违法企业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