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表明了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抓住了“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这一根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检验检疫工作,推动开放型经济和检验检疫事业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检验检疫队伍。这既是外贸发展的需要,更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也只有执法水平高、技术能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队伍,才能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维护国家经济、环境和国民健康的重任。
“以何人为本”是检验检疫队伍建设的出发点。万物人为本,万事人为先,离开了人无所谓社会,离开了人也就无所谓检验检疫事业,人是检验检疫事业基础和最重要的发展资源。以何人为本,即以检验检疫全体人员为本,无论是领导干部、一线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还是二线管理人员,都是本,在工作中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力求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为大厦需要众人筑,任何一方面的力量失衡,都将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战斗力,影响到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
“以人何为本”是检验检疫队伍建设的重点。成事在人,败事也在人,队伍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着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到队伍建设工作,重点应在以人何为本,即以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执法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本,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一个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到展示和提高,从而形成一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铁打执法队伍。
“以人为何本”是检验检疫队伍建设的落脚点。以人为何本,即以人为事业发展的根本,发展是永远的目标,是队伍建设的落脚点。
如何实现检验检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工作对国民经济的有效性?关键是突出“三个发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是发挥领导班子在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党组成员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廉洁自律规定和“五特”精神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强化“四个能力”,做到“四个到位”,实现“三个转变”。“四个能力”,即: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快速反应,妥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四个到位”,即:一是学习理论到位;二是深入调研到位;三是分工合作到位;四是措施落实到位。“三个转变”,即:一是侧重说教的方式转变为靠自身行动引领。存在某些分管工作分而不管、难管的现象,要通过春风化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党组成员与中层干部之间加强理解和信任;二是单纯的业务观点转变为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克服做好业务一好百好的片面认识。三是重大事情决策由回避职工转变为扩大职工的知情权。
第二是发挥中层干部在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为充分发挥中层干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枢纽和桥梁作用,党组应在工作中着力提高中层干部的思想素质、责任意识、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具体实施中要着重强调两个环节:一是要求贯彻党组的决定要结合部门实际,创造性地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反对照本宣科、上下一段粗的传导方式。二是中层干部向上反映情况,要有翔实的分析,要有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反对只出难题考领导、置身事外推责任的工作方式。经过规范约束和实践磨练,使中层干部队伍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化解矛盾的骨干、主动为领导分忧解愁的骨干。中层干部要重视人、思想和业务三位一体管理,把业务工作和廉政工作融为一体,处长要成为廉政建设的联络员、宣传员和监督员。中层干部既是业务领头羊,又是解决部门思想矛盾的能手、凝聚部门的核心,一般问题不出处室,解决在基层。
第三是发挥普通党员和群众队伍在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普通党员群众是检验检疫工作的主体实践者,又是权威的鉴定者。通过坚持经常性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普通党员和群众对新时期检验检疫工作的认识;通过制定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实施绩效管理责任制,促使普通党员和群众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通过开展如何对待个人利益和全局利益大讨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等系列活动,激发大家讲奉献、讲自律、讲大局、讲责任的精神。
检验检疫工作肩负的使命将更加繁重,检验检疫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和谐机关为目标,不断深化“家和万事兴”理念,不断提高队伍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检验检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