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漫谈中外工业标准的差距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当前,我国工业产品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少产品标准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标准缺失。我国工业产品标准在很多领域仍存在空白,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某些领域,经常因为标准缺失而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的产品标准。据世界银行最新的数据表明,包括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在内的造成市场扭曲的非关税壁垒,已占全球所有贸易壁垒的70%。而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新形式,甚至出现了针对中国产品的苗头,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例如,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中,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拒收的中国进口食品,就有1368批次。这使得我们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同时陷入被动:一方面,在进出口检验检疫时因为缺乏相应标准,难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因为处于无标准可依的状态,在维护国内市场秩序时也往往束手无策。

  二是标准的水平偏低。我国工业产品标准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10~15年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工业产品标准水平总体仍然较低。特别是在中高技术层次产业中,产品标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总的来看,我国工业产品标准对支持我国工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作用不大。

  三是标准的标龄偏长。我国工业产品标准,普遍存在更新换代速度慢的问题。特别是国家标准,“超龄服役”的现象比较严重。有数据显示,包括工业产品标准在内的现有21000多项国标平均标龄为10.2年,其中9500多项国标平均标龄长达12年。而发达国家标准的标龄,一般为3~5年。与发达国家2年以内的修订速度相比,我国工业产品标准的标龄明显偏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现行机械产业国家标准中,10年以上未变的占15%。

  正如有专家指出,许多工业产品因为在中国拥有最大的市场,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标准,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就具有国际标准的影响力。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工业产品标准对国际标准体系的影响力在整体上相当弱,即使是我国已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例如纺织服装业和家电业,对国际标准体系的影响力仍比较弱,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缺乏话语权。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标准体系至今还远未形成,难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工业产品标准是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工业产品标准上的差距,已成为提高我国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瓶颈。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结合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重要批示,全面推进工业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贯彻。特别是推动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和贯彻实施推荐性标准,在工业行业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完善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法规、标准、制度,完成10000项工业发展急需标准的制修订,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家、行业标准,促进我国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等特性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贾柱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