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制造工厂”,那么,沈阳则是当之无愧的“装备车间”。
沈阳的装备制造业一向以门类齐全、成套配套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而闻名。在沈阳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职工人数分别占45%和56%。属于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一般认为有214种,沈阳就有142种,其中主要的77种产品中,有44种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居国内首位,29种位列亚洲前5名,18种排名世界前10位。
目前,这个“装备车间”可说已初具规模,并为“制造工厂”提供着强大的装备支撑。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从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进而达到国际业界先进水平这一目标来看,从如何继续源源不断地为“制造工厂”提供更为强大的“装备动力”来看,沈阳的装备制造业还有更多、更紧迫的事情要做。例如要抓紧抓好对提升行业水平至关重要的企业标准化等许多环节。
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再过两个月,以全员全过程标准化、标准化撑起现代化管理、从创新主体到标准主体、采标统领企业标准化为主的多种企业标准化模式将在当地装备制造业中全面推行。
全员全过程标准化。这是曾经作为新中国重型机械制造业摇篮的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标准化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他们的试点从产品研发并制定相关标准开始,供电力企业使用的双进双出磨煤机和供水泥企业使用的立式辊磨机两个系列产品的研发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是该企业试点的得意之作。本该鸣金收兵之际,却发现试点所要求的企业标准化模式还不能局限在以两个系列产品为代表的市场潜力大的产品标准上。主管公司标准化工作的科技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欧阳舟说,近些年,标准在与客户进行的商务、技术谈判中派上了大用场,很多客户都有驻厂的监造代表,其工作依据就是标准,他们对标准吃得很透。只有每个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工人都吃透标准,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标准化必须是全员全过程的。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是一家大型老牌国企,一直承担着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的研发任务,我国第一台航空喷气发动机和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发动机都出自黎明,谈起标准化管理,他们对标准化撑起现代化管理这一模式津津乐道。
试点以来,黎明公司在标准化的“精化、细化和深化”上下足了功夫,但大型老牌国企固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却处处掣肘。例如特种工艺应用多、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的工艺规程会签,是一个纠缠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中的老大难的问题,《特殊零件技术文件会签规定》这项直接面对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企业标准,一改过去多家会签、多层扯皮而延误进度的现象。两年多的试点,这样的事例在黎明公司屡见不鲜。
标准化对现代化管理的作用似乎无处不在,据黎明公司标准化办公室主任朱伟光介绍,该公司自2004年4月开始流程再造,这是使公司脱胎换骨的大事,将使公司的生产和管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国内的情况表明,流程再造的成功率不是很高。起初,公司上下普遍认为流程再造和标准化无直接的联系,就忽略了标准化。当他们研究了国内外企业流程再造的事例后,发现很多失败的例证都缺乏标准化的介入,而黎明公司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增设了制造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岗位,如果没有相应的标准,再造的流程将是断裂的流程。认识到位后,该公司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据朱伟光预测,标准化介入后,流程再造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就沈阳装备制造业诸多企业正在积极推进的各具特色的标准化管理新模式,我国著名标准化专家李春田教授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业需要的装备不再是统一规格、统一型号的单一品种,往往是一个用户一个样、一次生产一个样,即使批量生产,量也比较小,这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对装备制造业企业提出的设备“多样化”新课题。应对“多样化”挑战,装备制造业企业只有减少“多样化”,用最少的零部件,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最高质量的设备,才能减少由于重复设计、重复生产造成的各种资源的浪费,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是标准化发挥作用的最好时机。他认为,沈阳市在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试点中确定的多种装备制造业企业标准化模式,是针对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提出的,对沈阳市以至全国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将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