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突围”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战胜当前困难,保持继续发展,这是眼前的事。而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是常州检验检疫局在不断“突围”中的收获,是关系将来的事。
“直通车”开通“突围”路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增速下滑、出口锐减,如何帮助进出口企业走出困境?常州检验检疫局第一时间研究应对措施,围绕常州市五大产业(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及医药、新能源及环保)和50项重点工程,先后制定了服务口岸发展、促进外贸增长等50余项具体帮扶措施,并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局长直通车”,采取提前介入、提前宣传、提前服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率先打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突围战”。
常州的变压器产量名列全国第一,2008年产量占全国15%,是变压器的产业集聚区。而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公司是常州规模产量最大的一家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该企业在常州局的大力扶持下,以其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和深厚的根植性,率先冲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包围”———2008年出口货值达2.5亿元,2009年更是一次性接下了印度铝厂2.7亿元的大订单,截至目前,该企业的出口金额已经达3亿多人民币。
常州局在帮扶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主动出击、积极进取、全程跟踪、全力推进!
实验室“研发”创造力
实际上,常州局敢于率先打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突围战,其信心首先来自于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常州局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帮助企业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共计减免各类检验检疫收费680余万元,超额36%完成半年指标,在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减免收费中名列前茅。此时,已初显“率先突围”态势。
“因为被困住了,所以我们要突围。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能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因为有了常州局各种帮扶政策促使我们企业快速突围。”这是江苏新誉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发自肺腑的话。
日前,由江苏新誉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经常州局检验合格后,顺利出口美国,实现了我国首次向美国出口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这是该公司年初继向泰国出口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后再次“挺”进国际市场。
为了该项目的检验工作,常州局专门成立了检验小组,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质量策划和监管工作方案,并将拟定的检验计划和方案及时与企业沟通讨论。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组件繁多,调试程序复杂,技术要求严格,常州局工作人员在企业测试时就实施全过程同步检验,加班加点更是常事。而当在检验过程中发现该批设备的包装有部分不符合相关要求时,及时帮助企业联系包装箱加工单位,确保了货物的准时出运。与此同时,常州局依据公司良好的出口形势,提前介入,从长远角度出发,着力帮助该企业与江苏省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组织开展技术合作,并与企业合作打造国家级风力发电设备实验室。
目前,常州的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具备了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国产化研发能力,形成以江苏新誉、光阳轴承、常州天马等一大批风电装备的核心企业。
练内功 练出低成本
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关键是自己要有信心、有合理的目标,更有可行的方案。显然,对于常州局来说,“率先突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增长和刷新,更重要的则是突围之路中要“练内功”、争先锋。
为此,常州局第一时间召开了《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宣传贯彻会议,并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率先在局网页显著位置开辟专栏,并组织辖区内250余家企业进行了集中宣传贯彻。在工作过程中,该局改变传统的以批批检验为主要手段的监管方式,对质量保证能力强、信用程度高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采取“验证监管”或“信用监管”等方式。继续推广“口岸延伸、直通放行”的检验检疫快速通关模式,发挥常州录安洲码头的平台优势,让企业切实降低成本、加快通关速度。据统计,口岸监管新模式的实施,使得常州港口业务逆市飘红,集装箱数量增长480%。同时,新的工作机制使得企业物流成本明显下降。据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测算,每个集装箱可节约运输费800~1000元,全年可节约物流成本660余万元。目前已有12家大型企业在常州口岸直接出货,常州口岸已成为地方企业首选口岸。
同时根据新管理办法,常州局以推荐晨风(金坛)服饰有限公司争创“出口免验企业”为契机,对企业主动分类,实施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常州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和管理水平,树立生产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法律意识,全力推进金坛服装产业集聚监管区建设,打响“金坛服装名城”品牌,引导企业诚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