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炒作,喜剧大师赵本山有一个很精辟的词:忽悠。
其实,按照正式的说法,炒作是一种造势行为,即不惜一切手段把事情闹大,哪怕事情本来很不起眼,甚至是子虚乌有,都能经过媒体的渲染、炒作,达到知名甚至轰动的效应。因此,商家为了促销产品,大搞各种“擦边球”活动,一经媒体炒作就身价倍增。其实,产品还是那个产品,但其知名度却随媒体炒作而声势日盛。
正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盛行炒作,肯定炒作也有它的好处。比如,小企业可以利用炒作一夜成名,大企业可利用炒作迅速占领市场,取得先机。但是,作为企业,最根本的还是诚信,是老老实实经营产品。毕竟,产中国酒业风向标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当地邮局可订阅品是企业的根本。
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仅凭炒作,企业仍无法取得长远发展。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例。企业整天把精力花在做广告上,却忽视了产品质量,最后引发危机,致使多年辛辛苦苦打造的品牌轰然倒塌。
类似的企业炒作还有很多,比如,普通的保健品说成是治疗癌症的良药,普通的白酒夸大它的医药价值,好像只要吃不死人,企业什么噱头都敢玩。有意思的是,很多企业靠炒作起家,最后也因炒作倒闭。
众所周知,营销是一门学问,需要技巧。同时,营销的根本是质量,是产品,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理念都难以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