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北京的发展进入了由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迈进的新阶段,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总体要求,同时,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提出了特殊要求。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首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出发,以“提升质监水平,服务首都发展,构建质量首善之区”为目标,积极应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认真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能,不断提升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导入五大管理系统
大胆推进管理变革
全面推进质监系统能力建设
全面质量管理、资源管理(ERP)、风险管理、绩效管理,这些在企业中有过成功实践经验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否适用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否推动北京质监系统的能力建设?两年前,这都是疑问。
经过两年的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2009年,北京市质监局向全系统下达了2009年的重点改革任务,明确提出了推进全面质量管理、资源管理(ERP)、风险管理、绩效管理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计划和目标。全系统开始了导入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管理变革,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履职效率,强化服务功能,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树立服务意识、提升工作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长期以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崇。
作为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部门,北京质监局借鉴全面质量管理原理和方法,从提升质监工作本身的质量出发,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将履职对象作为服务对象,将质监系统内的相关单位、不同岗位互为服务对象,建立起对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全员参与的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将质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受控和可控的状态之中,有效地避免了工作差错进入下一环节,进一步提升了质监工作在管理、执法、服务等各个环节中的质量和效率,使各项工作的责任明确、程序规范、标准统一,对行政部门规范管理、提高效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进,对监管和执法对象的投诉率急剧下降,局属技术机构检验检测的精准率大幅提高,办事窗口的满意率不断攀升。
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树立忧患意识、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涉及民生、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和危机将会给经济社会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奥运会服务保障成功的关键。北京市质监局总结奥运服务保障的成果,根据首都质监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履职领域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同风险管理的专业机构合作,对质监工作领域的风险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在风险识别和评价分级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近几年质量安全事件和特种设备事故的经验教训,制定应急预案,实现了“一风险,一预案”。
通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推行,质监部门的忧患意识明显提高,实现了对履职领域内的风险和危机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极大地提高了监管工作应对风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现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科学有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初步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质监工作风险动态管理体系。
推行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
树立责任意识、提升工作效率
为了有效提升首都质监系统整体行政效能,北京市质监局以全市政府部门“三定”工作为契机,将在全系统开展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
此项工作率先在市局机关开展,再逐步向全系统推广、应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以工作任务管理为基础,运用定性与定量、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个人、部门、单位完成各专项工作、重点任务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管理,进而实现对工作有效性的分类跟踪和科学评价。
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首都质监系统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减少随意性,对工作中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同时也为推行科学的奖惩机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引入资源管理系统(ERP)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精细管理
对系统内所掌握的资源能够时时“心知肚明”是领导决策的重要基础。为建立符合首都质监系统工作特点的公开、透明、高效的资源管理机制,北京市质监局率先于2008年底引入ERP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使用配置及相关管理流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市局领导可以随时掌握当前全系统资源的现状。通过实现全面资源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启用ERP后,全系统的财务业务和预算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审批程序全部改为在ERP系统内部进行网上审批,由从前的“事后”审批变为支出前的“事前”审批,真正做到“关口前移”,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合法、合规。其次,预算管理模式由从前的部分预算管理转变成为全面预算管理,一方面,预算资金范围扩大为所有资金渠道来源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另一方面,全系统各部门全部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来,真正实现了全面预算全员参与。同时,从预算的编制到执行,预算管理系统始终围绕工作任务严格参照批复的预算来执行,不能随意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向,提高了预算执行的“刚性”要求。
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树立形象意识、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质监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是全面履行质监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前提和保证。北京市质监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为契机,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制度上创新方法、从源头上预防风险,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纳入全局整体风险评估管理体系之中。北京市质监局对各单位、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等进行系统分析、分级管理。重点部门、重点岗位成为监督的重点。
经过对先期试点单位的经验总结及专题研究,北京市质监局出台了在全局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密结合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实际,重点围绕制约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行,突出重要岗位,认真细致查找个人自身和工作岗位上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并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控措施。通过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调整修正等环节对应各级各类风险点,制定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切实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滋生,有效提升首都质监队伍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良好形象。
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百姓健康平安、确保首都和谐稳定,首都质监部门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北京市质监局全面履行质监职责,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强化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提升质监工作效率与行政管理效能,全面推进首都质监事业发展,努力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大力推进首都标准化战略
做大北京质监工作的增长点
2009年7月30日,北京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在北京市城市管理标准化工作现场会上,要求各区县、各部门、各行业要高质量地推进地方和企业标准制定与应用,把标准化工作融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融入城市运行、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全力塑造北京标准的良好品牌,不断提升首都的科学发展水平。
长期以来,北京市质监局将标准化工作作为履职的增长点,积极探索符合首都特色和北京发展新阶段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
设立标准补助资金管理制度
引导企业投入标准制修订
2006年,为鼓励北京市各单位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积极作用,北京市财政局质监局制定了《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资助本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3年以来,北京市质监局共发放补助金3377.5万元,鼓励和支持了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中介组织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标准化工作的认知程度,扩大了北京市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补助资金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发挥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提升北京的产业竞争力;也有利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走上产业化道路、引导企业抢占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强化企业的标准化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加速推动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发挥标准的引导作用
促进首都产业结构调整
北京市质监局积极推动运输服务、人才服务、会展服务、旅游业及其配套服务的标准化工作,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配合医疗制度改革,推进卫生领域标准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实施家政服务、餐饮、洗染、物业服务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地方标准,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服务业聚集区,开展服务标准化地方试点,切实提高居民生活服务业的安全、质量及管理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圆明园人文景观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和东城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探索建立起基本适应首都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标准制定和实施体系;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为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围绕都市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三大功能,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北京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为绿色北京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标准化示范区,积极推进标准创新试点工作,一大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中关村企业中诞生。从2005年至今,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直接参与各种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国际标准50项,国家标准426项,行业标准297项,地方标准49项。
强化城市建设与管理标准化
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
北京市质监局以落实《关于深化北京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抓手,立足于优化首都发展环境,开展政府公共服务的标准化试点,研究行政管理部门的标准化需求,通过创新城市服务管理的新标准、优化行政管理程序、量化工作要素、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初步建立起适用于公共服务部门的标准体系框架,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展现北京高标准、高质量的城市管理水平。
北京市质监局紧紧围绕交通、环境、工程建设等关系城市长远发展的项目,加大标准化支持力度。以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城市基础设施设计、设置、维护、管理为重点,实施标准化管理。通过推行标准化保障市政设施运行的质量和安全,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增强城市管理的科学性。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标准化,严格执行国家环保、节能标准,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制造业。完善符合首都功能的节能减排标准,将机动车污染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清洁生产、节水、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作为地方标准研究制定的重点领域,促进相关科研成果向地方标准的转化。通过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标准的实施,加快符合节能标准的技术与产品应用。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
做实北京质监工作的着力点
建设“人文北京”要求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北京市质监局在食品、特种设备安全、计量等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工作领域中,切实改进方法、提升水平,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打造食品放心工程
作为一个特大型消费城市,北京市民在社会消费品方面的支出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大推进力。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4589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食品零售额达到1138.9亿元,同比增长22.2%。截至今年5月,食品零售额达到537.9亿元,同比增长11.7%。食品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北京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688家,企业数量众多,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给质监部门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强化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北京市质监局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治理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分类管理,层级负责,预防为主,全程监督”的监管思路,创新监管模式,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
不断强化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的监管理念,通过宣传、动员、培训、签订责任书等多种形式,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督促、帮助企业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通过促进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提高食品安全控制能力。
在妥善应对了三鹿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后,北京市质监局深刻感受到,要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前瞻性,做到对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沟通、早报告、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为此,北京市质监局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风险监测和风险评测工作。今年上半年,结合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采取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方式对重点行业进行了监控,共监测本市食品生产企业148家,抽取样品160批次。经检验,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微生物、非食用物质等指标合格155批次,安全指标合格率为96.9%。
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截至2009年6月31日,北京市共注册登记特种设备204880台(套),其中锅炉21120台、压力容器51290台、电梯100206部、起重机械21339台、客运索道131条、大型游乐设施421台(套)、场内机动车辆10373辆。另有大量气瓶及压力管道4500公里。在保障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工作中,北京市质监局摸索出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新模式。
北京市电梯数量约占全国电梯总量的十分之一,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电梯稳定运行、减少电梯故障的要求,2008年,结合近几年国内和本市电梯事故情况及电梯投诉举报中反映的问题,北京市质监局建立了全市在用电梯安全技术评价、预警分析长效机制,根据《北京市电梯安全隐患预警工作程序》和《北京市电梯安全评价规则》,在全市范围内对制造单位产权发生变化的464台在用电梯进行安全预警评价,建议更新、改造或修理电梯218台。今年,将把150台使用年限达到12年以上的电梯纳入预警评价。
同时,组织开展电梯安全预警评价及电梯安全性能评价体系研究,采用科技手段,提高电梯的稳定运行率。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影响电梯稳定运行的10大类、16种主要因素,并向北京市科委申报开展“电梯安全性能评价体系研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逐步建立数学模型,从构建电梯关键部件测试系统、安全性能评价系统、电梯安装质量评价系统和电梯维保质量评价系统等方面,实现从制造、安装、维护保养三个方面对进入北京市场的电梯产品进行安全性能检测和质量评价,达到提升电梯安全性能,提高电梯稳定运行率的目的。
管好小秤、小表
营造诚信大环境
计量工作是保障民生的基础性工作,其监管范围涵盖了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和医疗等各个方面。
小小秤砣压千斤。2008年,北京市质监局开始对全市部分社区菜市场实行计价秤统配统管,按照谁开办、谁负责的原则,要求社区菜市场的开办者统一购置、管理计价秤并配发给经营商户使用,并依照计量管理制度对商户的计量行为进行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3家社区菜市场实现了计价秤统配统管。随着统配统管工作的不断推进,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市场在用衡器没人管、不好管、管不好的被动局面,大大提高市场在用衡器的受检率,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实惠。
随着北京市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油品的质量和计量准确度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北京市质监局不断加大对加油站的计量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加油机整体合格率达到99%。但是,消费者对加油站的计量投诉仍时有发生。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企业缺乏科学的计量管理体系,造成消费者信任度下降是投诉时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改变这一状况,北京市质监局与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共同研究决定,依据国际标准《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SO10012-2003),率先在该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测量体系管理方法,提升企业计量管理能力,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树立全市加油行业诚信计量管理典范。
北京市拥有出租车64000多辆,出租车计价器的精准关系到首都服务窗口的形象和老百姓的日常出行。为实现对出租车计价器的有效监管,北京市质监局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建立了全市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及数据管理系统。对全市所有出租汽车计价器设置了预提示功能,在计价器检定周期期满前1个月内,向出租车司机提示计价器检定周期时间,提醒司机按时送检,计价器到期未检会自动黑屏并暂停计价。通过创新,实现了对全市64000辆出租汽车计价器的动态有效监管,真正惠及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