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就“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专访了绥芬河检验检疫局局长苏永泉。
记者:您好,请您谈一下绥芬河检验检疫局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苏永泉:今年年初,绥芬河检验检疫局按照黑龙江检验检疫局提出的“打造三千里检验检疫防线”的主题思想,结合绥芬河的口岸实际,深入开展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把加强输俄出口产品质量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服务地方对外贸易作为了首要任务,创新工作机制,增强科技实力,提升把关服务能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发挥了“排头兵”的重要作用。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启动之初,绥芬河局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具体细化为139项活动内容,由此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引向深入。同时按照“三位一体”行政管理体系的要求,立即着手“查找风险隐患点,抓好关键控制点”的工作,共查出32个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并一一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规避风险、消除隐患,提升了工作质量和监管水平。
记者:您能不能具体地说一下?
苏永泉:具体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绥芬河口岸是黑龙江省输俄农产品的主要口岸,每年出口水果、蔬菜20余万吨,货物主要来自山东、辽宁、新疆、甘肃等地。果蔬能否顺畅出口,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绥芬河局在巩固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口水果、蔬菜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采取了加强溯源管理、建立质量安全承诺机制等十一项有效整顿措施,并建立了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绥芬河局检验检疫监管出口果蔬3376批、8.9万吨,检出不合格果蔬40批次,确保了输俄果蔬质量。
加大进口大宗货物检验监管力度。加强原木除害处理监管工作,完善除害处理监管机制,强化除害处理效果和作业安全,确保除害处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严防林木有害生物的传入;对化矿产品充分利用现有的门式放射性物质监测系统、电子视频监管系统等技术手段,加大监管力度和提高检测频次,实现对进口化矿产品从进口到利用的全过程监管,有效防止了有害重金属及放射性超标等现象的发生。
加强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检测能力。上半年,绥芬河局开展了服装、鞋类、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等涉及安全卫生的55个检测项目,检测范围和送检地区的辐射面进一步扩大,为“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可开展检测项目170余个,涉及石油、服装、水产品、乳制品等16类商品,使原来需送外省检验的项目在该局均可检验,真正做到检得了、检得准、检得快,充分发挥技术保障作用。
应对危机共克时艰。绥芬河局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切入点,帮助外贸企业破解难题,推出了8项扶持措施。主要内容有:落实出口农副产品减免50%收费、活农副产品出口收费全免的优惠政策,减免检验检疫费达741万元人民币;加大短尺原木的检验力度,对外出具证书索赔814批次,索赔额308万美元;开展出口家具成品中甲醛检测工作,解决了以前企业赴外地检验时间长、费用高等困难;对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等重大投资项目提前了解、提前服务、提前指导,把检验检疫设施同步纳入到规划和建设中。一项项举措,较好地优化了口岸的通关环境,助企业在逆境中提升发展能力。
记者:绥芬河局在“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方面有哪些特点和创新?
苏永泉:近年来,绥芬河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检验检疫监管确保安全上,的确有了许多新理念、新举措。比如,我们率先启用了自主研发电子合同管理软件,既可为企业节省办公费用,又提高检验检疫审单工作质量、减少业务档案数量;开发的公路口岸车辆通行管理系统成功运行,方便了监管,提高了通关速度;改进检务工作流程,增设企业电子换证凭条打印窗口,便捷出口企业通关,又减轻了检务人员的工作量;探索引入了木制品检测型式试验监管模式,对木制品生产企业采取了“型式试验+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有目标的抽查检测”监管模式,减少了企业检测次数,提高了监管水平,保证了产品质量。这些新的举措和创新都为绥芬河局的行政管理水平和监管能力提升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