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珠三角生态站和广州市林业局科技处共同编制的广东省地方标准《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范》(DB44/T 565-2008)已于2008年12月31日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布,并从2009年4月1日实施。
本规范以实现野外观测、科学研究为一体的长期监测及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生态学、生态系统学、环境生态学及生物环境学理论为指导,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森林群落组成、结构、能量循环、水分循环、养分循环及环境效益为观测指标基础,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总体标准框架接轨,便于广东省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参与国家级生态站的数据共享和交流,凸现广东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特色。本规范使广东省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监测技术科学化、规范化,指导城市定位研究站的野外监测技术、促进科学研究,提高野外科学监测的质量和成效,系统科学地计量评价城市森林生态效益。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陆地带森林生态系统、沿海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野外监测指标体系:气象指标、大气环境指标、水文指标、群落学特征指标、森林土壤监测指标、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指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等,并简要给出监测指标的监测技术与分析方法,以及数据管理技术方法。
在气象常规指标中,规范了天气现象、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降水、雪、水面蒸发、辐射、日照时数、土壤温湿度、噪音等监测指标;大气环境指标涉及到城市及森林空气化学、空气离子等监测指标;水文指标涉及了常规的水文要素、水质等监测指标;群落学特征指标要求了森林群落组成和结构指标、林木生长指标、森林群落生物量、枯落物、生理生态、群落生产力、森林群落更新特性、植物化学等监测指标;森林土壤监测指标要求了土壤的理化性质监测指标;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指标涉及了森林组织结构、活力特征、群落抵抗力、社会环境指标、经济环境指标等方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涉及了涵养水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改良土壤效益、净化环境效益、调节气候效益等内容,以及数据管理技术方法。规范还规定了各监测指标观测的频度并简要的介绍了监测分析方法。
本规范适用广东省城市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沿海滩涂和沿河口滩涂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定位监测及对比试验研究。同时对全国各省区进行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