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早产葡萄催红剂“美容”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明明7月中下旬才能陆续成熟的葡萄,为什么半个月前就已经批量上市?在浙江省宁波慈溪市新浦镇,笔者惊讶地发现,为了提前上市,果农添加催红剂、制造“早产”葡萄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宁波慈溪市新浦镇有着40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是浙江省内有名的大棚葡萄种植基地。像当家品种“巨峰”葡萄,刚刚于7月中旬陆续上市。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早在7月初,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货车,就占满了并不宽敞的新浦镇村道,为什么未到成熟季,每天都有大批量的葡萄出货呢?当地的一位人力三轮车师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果农都在往葡萄里打催红剂,葡萄是催熟的。”那么,催红剂到底是什么东西?食用后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立如解释,催红剂的学名叫“乙烯利”,也就是俗称的催熟剂,在刚挂果时使用,能让葡萄提早一周左右成熟。但这与果实口感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乙烯利属低毒农药的一种,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程师郑林说,一般植物体内会自发合成植物激素,这是一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就属于人工合成的类似植物激素的化合物,适量使用有助于植物生长,在农业上被普遍用于催熟、提高产量。“不过,过量使用的话,会导致农作物上的残留量过高,有致癌、诱发孩子早熟可能。”郑林说。

  其实,早在2001年,浙江省经贸委就下发《浙江省农药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指导意见》一文,将“乙烯利”与杀虫剂“敌百虫、敌敌畏”、杀菌剂“稻瘟净”等,一同列为限制使用类产品。在国家的相关法规中,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3》,对农作物表面的“乙烯利”最大残留量做出规定。标准列出,番茄、皮籽可食的热带及亚热带等水果中,“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量为2mg/kg。但在认定方面,王立如也提出了操作中的难处。“使用了多少剂量,用后间隔多少时间,才能达到2mg/kg的残留量,目前还无法定论。”

作者:佚名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