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郊,庄行镇“羊肉烧酒”颇有名气,奉贤区甚至还准备将其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而,按照质监部门的标准,那些羊肉烧煮小作坊根本无法获得卫生许可证,面临着被取缔的尴尬境地。记者6月30日从上海奉贤区质监局了解到,他们制订的《白切羊肉加工小作坊加工卫生规范》日前通过了市里专家组的审定,将成为上海市地方标准。这也意味着小作坊首次有了地方标准“监管”,而不再被一味取缔。
据介绍,白切羊肉是奉贤及其周边地区极富特色的传统特色美食,以“活杀、热气、即食”和大众化价格为特色,许多市民甚至在节假日结伴驱车前往品尝,仅南桥地区一个暑期就可销售羊肉150多吨。但是,这一传统食品,加工以家庭式作坊为主,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奉贤质监局经过调查发现,全区共有白切羊肉加工场63家,但其中几乎没有一家能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如果进行专项整治,这些小作坊都将被“一网打尽”。
按照常规,质监部门只要将小作坊的名单报给执法部门,他们的工作就完成了。但奉贤质监局局长冯冬春认为:取缔这一特色美食太可惜,是否可以将其纳入一定的标准监管起来,使其得到健康发展?为此,奉贤区质监局专门成立了“白切羊肉”课题研究小组,不仅对小作坊的面积、人数等作出规定,还按照“热气、即食”的风味特点设计了一套工艺流程,并要求经营者划分出饲养区、屠宰区、分割区、烧煮区、冷却区等几个功能区,严防交叉感染,确保食品安全、卫生。这样的标准,既适度低于一般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又明显提升了小作坊的软件和硬件。
在统一的标准指导下,不少羊肉加工小作坊进行了整改,目前已有24家白切羊肉小作坊获得了食品卫生许可证,走上了规范经营的道路。对那些实在达不到标准的小作坊,则坚决不发放卫生许可证,并劝其转行。位于南桥镇的“韩家羊肉”,原来经营面积约50多平方米,每天可宰杀、销售3头羊,自从被纳入标准获得卫生许可证后,小店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现在,“韩家羊肉”已建立了一座500多平方米的加工车间,每天的屠宰量在30多头羊,他们烹制的羊肉被配送到了许多饭店。
有了地方标准,不仅小作坊得到改造、认可,整个产业也将实现快速发展。据介绍,接下来,奉贤质监部门还将以“韩家羊肉”为龙头,把羊肉加工小作坊集中到一个特定的地区,统一为其建立实验室等功能区,扶持该产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有关专家指出,一些深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郊区特产如蹄、扎肉等,生产和销售一直处在小作坊层面,奉贤的探索为用监管推动传统特产发展,开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