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知名跨国日化企业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但在进入车间之后,这条生产线被发现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即经常会有漏装香皂的空盒子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专门成立一个由一位自动化专业博士后带队的攻关小组。攻关小组日夜奋战,运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多种现代高科技手段,花费近一个月时间和几十万元,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在生产线两侧安装上高灵敏度的探测器,每当有空香皂盒通过时,探测器就把信号传给一只机械手,这只机械手会准确地将空盒拿开。
中国南方有一个乡镇企业也进购了这条生产线,同样出现了漏装问题。企业老板大为恼火,把看管生产线的员工叫到跟前说:“给你3天时间把这个问题搞定,不然你就给我走人。”第二天这个员工就把问题解决了:他花了不到100元钱买了台电风扇,放在生产线旁边调高功率猛吹,只要有空盒子经过,立马就被吹到一边去了。
没有必要去考证这个事例的真实性,人们只要关注它对企业创新的启发意义就足够了。现在企业都讲创新,但在实践中许多中国企业最容易出问题的恰恰也是这两个字。比如在产品创新方面,有些企业认为既然要搞创新,就要对过去的产品进行否定,来一次彻底的“洗心革面”。其实这么做,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创新有时的确意味着一种革命,要从头再来,但更多的情况却只是一种改良,即在保持原有内核和历史统一性的基础上,进行外部改善或框架性调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创新理解为做好“表面文章”也未尝不可。企业进行创新,特别是产品创新,不一定要组成一个专门的创新团队,也不一定要花费多少成本,有时只需用对一个人、用好一个点子,即可收到吸引客户、减缩成本、增加销售的实际效果。
前文讲到的那个事例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方向的思虑角度:创新有时很像脑筋急转弯,需要打破正常思维;创新有时也很简单,方法就摆在表面上,只是人们对其熟视无睹。就后一个角度而言,有专家建议,企业研发产品,其核心工作就是想办法让客户容易发现该产品的亮点,而产品的亮点又大都通过外部表现,那么,为什么不去通过做好“表面文章”以凸显和放大这些亮点呢?
具体来说,产品创新方面的“表面文章”,涉及产品可用性、产品形象、用户体验、外观设计等多方面内容,每个方面都有亮点可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亮点工作,就是要让产品拥有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标志(LOGO)。标志作为企业CIS战略的最主要部分,在企业形象传递过程中,是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高,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元素。我国许多企业在建立之初因对标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计时没有考虑客观反映企业精神、产业特点,造型科学优美等因素,一些标志看上去既土且傻,等现在企业发展成熟起来,感觉到标志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对其进行变化和调整,必然还要面临一些形象重建的损失。中国银行进行标志变更后,仅全国拆除、更换的户外媒体广告,就造成了2000万元的损失。
突出产品亮点,注重放大核心卖点功能也很重要。如果产品有核心功能,一定要强调。比如某个功能做成超大的按钮,比如用特别醒目的颜色将功能区突出等等。这样用户易于发现,易于感受,千万别含蓄。总之,企业做好“表面文章”,要像一位学者说的那样,“要以女孩子出门前化妆的心态,去细心打量你即将上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