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在消费者中流传过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大陆学者到新加坡某饭店就餐,他点了一道清炒虾仁。不料服务生却说:“先生,虾仁已经是3天前的了,如果您不是非要吃的话,是否可以换一道菜?”如今,这类故事在大陆餐饮界也不新鲜了。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城市的酒楼,正在流行提醒服务。这种形式很特别,譬如服务员会提醒食客:“先生,您已经点了5菜1汤,我们酒楼的饭菜量足,按说足够你们4位吃的,如果不够,您可以随时添加。好吗?”据悉,凡是提供这种服务的餐厅,特别受顾客欢迎。要知道,中国人在饭馆里最讲究面子,所以常能瞧见红头涨脸的食客争着付账、超量点菜的热烈场面。一不留神,就容易跌进浪费的怪圈。而服务员的一句提醒,既给足面子,又可少花钱,堪称两全其美。
事实上,有关部门一直在扮演“提醒者”的角色——最近某省消协发布了3条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电视购物的宣传很夸张,消费者在选择时应谨慎;快递市场鱼目混珠,消费者要看好所签订合同的款项。另外,一些“江湖郎中”以开办知识讲座、宣传保健知识为由,最终目的是想让消费者为其所销售的保健品和药品买单。应该说,这些矗立在消费大道两旁的“警示牌”,起到了一定的避害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提醒:比如购买啤酒请注意认准B瓶标识、“下车时请勿遗忘物品”等等。这些都应属于提醒服务的范畴。作为人性化服务,在国外提醒服务流行已久,其含义就是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有关事项对消费者进行善意的提醒,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不用说,中国消费者无不希望提醒服务能够扩大影响,从餐馆尽快“走”向市场的边边角角。
请注意,提醒服务的反面是“提倡服务”。一字之差,境界完全不同。目前多数餐馆酒楼实施的依旧是“主随客便”的策略,顾客点多少菜,端上来多少。哪怕两个人点了一桌子菜,店家也不吭一声。 有的服务员颇懂得看人劝菜,如见一对青年情侣入座,便故意上前推荐高档菜。一般地说,那位小伙子怕丢面子,又想讨得恋人欢心,只得掉进“高消费”的瓮中。笑看消费者跌得鼻青脸肿,正是一些商家的低俗心态。比起提醒服务,他们更乐于从事“隐瞒消费”和“误导服务”的勾当,对自家产品存在的隐患闭口不提,甚至把毛病夸成了“鲜花”。如遇到质量纠纷,立即翻脸不认账。因此,有识之士指出,提醒消费者不如提醒商家,并在提醒商家时采取“软硬兼施”:“软”是指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劝诫和倡导商家树立良好的行业风范,遵守商业道德。而“硬”是指以“黑榜”的形式,将有欺诈行为的商家公之于众,发现一起,曝光一起,并通报有关执法部门进行惩治。应该看到,提醒服务的曙光折射出商家经营理念的变化。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比较和鉴别,悟出了诚信才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而且,诚信不仅是指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还包括设身处地地为消费者着想,真心实意地给消费者当参谋,恰到好处地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醒消费也等于商家的自我保护。
您提醒,我消费。众所周知,最好的市场,是双赢的市场——消费者渴求的是“阳光下的消费”,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对商家来说,最安全和最可靠的,是靠诚信和智慧赚取“阳光下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