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欧就纺织品贸易争端达成协议之后,痛定思痛,欧美以“特保”惊醒了“后配额时代”的美梦,促使我国纺织品生产“根据地”———长三角地区众多纺织品企业思考如何走出盲目数量扩张的误区,去重塑真正有分量的话语权。
“今后绍兴仍要抓紧纺织产业结构的提升,以抢占更大的全球纺织品市场份额。”近日,浙江省绍兴市市长张金如公开表示,提高纺织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调整纺织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加强对中国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的升级改造。
近年来,盲目追求数量扩张,是长三角地区纺织业的“盛宴”。以代表纺织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为例,浙江省的拥有率已从几年前的3%提高到如今的50%以上,萧山、绍兴等地全社会拥有无梭织机比例高达83%和72%。目前,浙江的化纤生产能力和织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为了在“后配额时代”大踏步前进,前两年,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进口了机器,又不惜成本让生产设备闲置,就等到2005年新年钟声敲响,投入运行。这种投资拉动型的发展,使部分纺织品产能迅速膨胀和过剩。目前,浙江化纤、织造、印染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有些常规产品产能已经过剩。
据了解,纺织品贸易争端硝烟过后,绍兴市政府已经开始关闭城区的一些印染企业;对于传统落后的产业和企业,一律不再提供资源要素支持。此前对“后配额时代”全球纺织市场寄予厚望的大部分绍兴纺织企业,已开始认识到“苦练内功”与“多元化拓展市场”的重要性。
上海纺织企业更是着力重塑话语权。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去年营业收入250亿元,出口约20亿美元,高居全国纺织单个企业榜首。尽管优势依然存在,但这家集团的总裁席时平对记者说,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该集团将致力于发展以高科技、差别化、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化纤材料,从而在国际市场上争得真正有分量的话语权。
(石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