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斤香菇在10元钱左右,大棚外边就是等着装香菇的货车,一个大棚一年就可以收入四五万元,搁谁身上也眼红。”有着15年香菇种植史的大水泊镇菇农毕庶亮高兴的说,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香菇能有前所未有的好行市,主要得益于香菇领了“证”,找了好“婆家”。
毕庶亮所说的“证”,是山东省农业厅给大水泊香菇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国家农业部颁发的 “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自从有了两张王牌, 2008年上半年,就有3家超市开始上门联系收购,香菇的价格也由无证前的每公斤几毛钱上升到每公斤几块钱。当地农民开始对香菇进行初加工,在小包装袋上贴上“无公害”标志进入市场和超市,这些穿上“新嫁衣”的香菇一进入市场,马上受到青睐。从年初开始,香菇市场又不断传来喜讯,最高价卖到了每公斤10元,高出去年40%。不仅没有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相反市场行情却比去年还要好,这让大水泊的菇农们心里美滋滋的。
文登大水泊镇是香菇的主要产区,早在90年代,镇上就建起了香菇大棚,当时,为鼓励发展香菇产业,大水泊镇政府从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都给予极力支持和优惠。经过15年的发展,如今大水泊镇的香菇已经发展起20多个香菇种植专业村,600多个香菇大棚。
“香菇要想卖得好,除了要穿上好‘嫁衣’,还要选好‘媒婆’,毕庶亮告诉笔者,现在他们成立了合作社,把菇农联合起来,让大家抱团应对市场风险。今年初,他牵头联合8个成员成立了“双惠香菇专业合作社”,从成立的那一天起,他就不再种植香菇了,而是专职跑市场,哪里的香菇市场好就往那里卖。以前是菇农站在村头盼贩子,价格由贩子说了算,现在是菇农在家专业搞生产,合作社出门找市场。合作社联系好了市场,菇农直接装车外运,最多的时候一天能销售5吨多。
现在,大水泊的香菇不仅行市好,还有了名气,从今年1月份至今,价格始终保持在每公斤6元以上,市场开拓到烟台、青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