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有着“中国荷藕之乡”的美誉。早在隋唐时期,宝应就开始人工栽培荷藕,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宝应荷藕越长越盛、越长越好。
目前,宝应河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五湖四荡像9颗明珠镶嵌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造就了荷藕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荷藕产业成为农业主导产业,全县藕农常年种植荷藕近1.33万公顷。
每逢盛夏,密密匝匝的荷叶铺陈开去,直至天地相接,形成颇为壮观的百里荷花景色。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宝应县把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战略大事来抓,1999年,宝应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之一。如今,宝应运西是扬州惟一的自然保护区,被人们誉为龟鳖鱼蟹的乐园、飞禽走兽的家园、旅游观光的公园。
标准化建设惠民增收
宝应荷藕节多枝繁,汁多肉嫩,是鲜美的果品,含有20%的糖类物质和丰富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早在2004年,宝应荷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05年《地理标志产品宝应荷(莲)藕》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
近年来,宝应县建立了严格的荷藕质量体系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坚持把荷藕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荷藕标准化生产,就是通过技术集成和标准制定,形成了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融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操作标准于一体的无公害荷藕标准体系。
实施标准化生产后,农户的荷藕种植技术明显提高。在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过程中,县质监、农林等部门牵头,组织荷藕种植专家、加工专家和专业户代表成立了无公害荷藕标准化生产委员会,对荷藕的种植标准和加工技术规范进行了调查研究,先后搜集整理无公害荷藕相关技术标准27项。在此基础上该县依照标准组织编写了无公害荷藕每个种植时期的技术规范和作业指导书,并汇编成通俗易懂的手册和明白纸,进村入户发放到示范区农户手中,引导广大种植户实施科学种植。
为提高无公害荷藕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率,宝应县还专门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讲师团”,先后聘请省内外有关农业专家42名,先后举办无公害荷藕标准化种植培训班15期,培训种植户8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95000余份。宝应县政府还出台相关文件,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进行规范,严把市场准入关。
目前,全县荷藕单产由实施标准化生产前的1550公斤,增加到1755公斤,增长13.2%,种植效益由单位面积的1860元上升到2550元,累计增长37.1%,项目区种植户累计增收8080万元以上。全县参加荷藕标准化种植的农户达4万多户,辐射带动3万多劳动力就业。1.33万公顷标准化种植荷藕帮助宝应藕农增收8000万元。
产业化发展创响品牌
宝应荷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无疑是拥有了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国家级名片。2006年10月,宝应县被授予全国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称号。2007年9月,凭借有机食品产业优势,宝应质监局获准筹建“江苏省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9年1月,宝应县筹建“国家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又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
宝应县以宝应荷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契机,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目前,全县荷藕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形成安全食品加工工业园、望直食品加工园两个荷藕加工特色园区,形成以江苏荷仙集团、江苏得宝集团等企业为核心的加工企业群38家,全县年加工藕制品10万余吨,总产值15亿元,形成了以水煮、盐渍、保鲜、藕粉、藕汁饮料、碧荷茶、休闲食品(捶藕、藕粉圆)等8大系列10000余个品种的加工产业。
几年来,通过申报荷藕地理标志产品,围绕农业标准化、荷藕产业化,宝应荷藕这一传统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共申报1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面积达8000公顷;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品牌8个,申报绿色产品品牌6个、有机品牌1个。申报认定“荷仙”、“怡味莲”等无公害绿色品牌14个、有机食品品牌1个,雨之荷牌速溶藕粉、倾心牌荷藕汁通过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认定,获得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免检权。江苏荷仙食品集团已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00亩荷藕生产基地建设”获得2008年度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
2008年10月,宝应荷藕制品还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品牌的创响,进一步畅通了荷藕销售渠道,鲜藕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加工制品更是远销日本、韩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2500多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