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记者从中消协2005年上半年全国投诉情况通报会上获悉,200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27441件,同比下降7.5%。
据中消协有关人士介绍,由于现在很多企业加强了售后服务,减少了消费纠纷,维权渠道的多元化,直接导致投诉总量的下降。相关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近年来维权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政府部门相继建立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机构,一些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也采取措施在消协设立派出机构,快速解决消费争议。一些其他的社会力量也发挥积极的作用,分流了一些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投诉。所以房屋、汽车、物业管理等以前的投诉热点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降。
但消费领域投诉的热点、难点、新问题不断出现,导致纠纷难以解决。在上半年投诉中,仅质量问题就占了65.0%。主要问题集中在五大方面。
安全问题突出。虽然食品的投诉总量下降了11.4%,但质量和安全的投诉下降小于总投诉量下降的平均值。
“退市”产品纠纷不断。上半年,个别手机、汽车产品退出市场,引发了纠纷。产品“退市”后,售后服务无人负责,“三包”义务成了空话;零配件短缺,产品设计寿命期内,维修无人承担;如果“退市”产品存在缺陷,而又无人负责召回,安全隐患对公共安全也是严重威胁。一些厂家在入市时,就存在着夸大宣传,虚假信息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一些企业的分立合并当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虽有明确的规定,但真正能维护消费者这个弱势群体利益的少之又少。一些经营者“退市”,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引发集体投诉。
手机投诉仍然突出。虽然中国已经成为手机消费的第一大国,但持续上升的投诉一直高烧不退。在上半年投诉中,手机投诉占总投诉量的10.6%,其中质量问题占到手机投诉总量的84.2%,占总投诉量的8.9%。一些经销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不承担“三包”责任,维修质量差,和维修者互相推诿;水货、翻新机扰乱市场,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检测机构缺乏,鉴定费用高,程序复杂,消费者无力承担,而现行“三包”规定存在漏洞,使不法经销者、维修者有空可钻,甚至有些人以此为业。
上半年农忙时节,有关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问题成为农民消费者关注的话题。虽然农资投诉量有所下降,但问题仍然突出,群体投诉多,涉及面广,损害面积大,解决难;有些生产者、销售者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农机使用不久就出现质量问题,延误农时,造成损失;不法经营者掺杂使假,出售过期产品,擅自夸大性能和用途,欺骗消费者;农机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经营者利用农民不知道农机“三包”规定的漏洞,拒绝承担责任。
服务质量堪忧。互联网投诉是近两年投诉率上升比较快的领域,基本都排在前几位,上半年上升幅度又达到了28.1%。主要是网络安全无法保证,个人账户资金、信息丢失、泄露,网上购物被骗等。此外,洗衣纠纷难以解决,投诉率也一直不断上升,由于各地标准不同,赔偿起来困难较大;再就是美容、美发引起的事故纠纷,一些从业人员没有相关资质就进行服务,夸大宣传,同时有的在收取预付款或押金后,携款潜逃,导致消费者投诉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