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在3C融合的时代,全球家电产业的竞争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技术专利与标准控制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工具。如跨国公司在垄断全球专利的同时,就通过多种手段控制世界标准化组织,以求牢固地控制全球市场霸权。而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发明性核心专利却一直缺乏,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产品须交专利费,或只能贴牌生产,无自主技术可言。不过,现在这种尴尬局面正在转变,包括以海尔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家电企业正意识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从而得以转变为国际家电市场的主导者。
电视里播放着全球企业市场萎缩的新闻,网络上中国家电企业出口大幅缩水的页面滚动不断。王东宁对此一扫而过,微笑着转眼看了看桌上那张曲线上行的国际市场报表。
王东宁是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冰箱全球产品企划部长,令他欣喜的那组报表数据是:在全球家电市场普遍下滑的暗淡背景下,海尔冰箱实现逆势增长20%,其中中国增长28.9%、美国增长88%、尼日利亚增长55%。
王东宁喜悦的心情得到了世界著名的消费市场研究机构Euromonitor(欧洲透视)的佐证,其发布的世界冰箱品牌最新排名显示,海尔冰箱以6.3%的品牌市场占有率成为世界第一。
这几天,另一位十分高兴的人也许会是王东宁的同事——海尔集团冰箱开发部高级工程师刘建如,之前他刚刚成为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性能技术委员会第12工作组专家。挪威时间5月12日,IEC相关会议认定:海尔冰箱提报的涉及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的4项技术提案通过审核,被列入国际标准。
刘建如所在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冰箱、冷柜等家用制冷设备的噪音测试与评估方法,并参与制定相关IEC标准。上述技术被列入国际标准改写了中国冰箱企业没有掌握核心国际标准的历史,这自然会让同时身为中国人和海尔人的刘建如感到无比的骄傲。
这两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新闻实际上却有着密切的纽带。
海尔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市场逆势上扬,其背后有着自主产权和专利标准化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在支撑着。
“对于企业来说,不管在何种经济环境中,其市场业绩都取决于产品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就是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产品必然有着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差异化。这些差异化都是基于企业创新的专利技术。而如果一种专利技术获得国际标准的认可,就意味着这种专利技术是被全世界认可的,企业也就站在了该技术的前端。因此专利技术获得国际标准认可,是海尔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市场逆势上扬的保障之一。”王东宁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据王东宁介绍,到目前为止,海尔共参与了1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防电墙”技术等3项国际标准已经发布实施。
一流企业卖标准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在3C融合的时代,谁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是家电市场的主导者。
业内人士也认为,从市场的角度,市场的版图是以品牌来划分的;从技术的角度,技术的版图是以标准来划分的。
过去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现在是专利和标准先行,新标准就是未来市场的份额图,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专利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新产业竞争的主动权,谁就掌握未来的市场。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海尔共参与了1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防电墙”技术等3项国际标准已经发布实施。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9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其中8项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制定行业及其他标准439项。海尔是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像海尔一样,中国的一些家电企业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中国品牌达到国际的高度,就意味着话语权更大了,也就有资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而一旦你成为标准制定者,别人就要参考你的标准和产品来生产,这是一个可喜的事情。”近日,资深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而如果在国际标准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我们的行业发展就会更加从容,发展空间也会更大。”刘步尘认为。
随着标准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纷纷从技术时代进入标准时代,从实施技术战略发展到实施标准战略。如果中国希望超越“世界工厂”的地位,就需要成为新技术的领先者,需要更加重视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政策协调,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机遇,追求有利于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的技术标准发展,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中国标准”与“中国品牌”、“中国创造”一起被称为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三大“中国问题”。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财富》杂志将“中国制定标准”放在了其最近发表的“把握未来两年的十大技术趋势”中的第三位。《财富》杂志称:中国将不再满足于以低成本为他人制造产品,而是希望扮演全球标准制定者的角色。
“只提市场占有份额是不准确的。我们的冰箱产品实际上占了很大份额,但是用的很多标准是别人的,专利也是别人的,这样你就要向标准和专利的拥有者缴纳费用。实际上,你越是做大规模越是给别人制造利润。”国内家电业专家、帕勒咨询有限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罗清启认为,“目前我们的制造业在转型,整个电子产业也在转型。转型不能只靠价格优势,更要靠技术创新,特别是通过专利标准化把技术固定下来。”
“像海尔进入国际标准就是重要的转型信号。目前,我们很多企业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罗清启说。
中国缺位国际标准
目前,中国符合国际竞争要求的产业标准系统工程建设还非常滞后,在国内,现有产业标准陈旧、标准生产过程缓慢、标准难以推广、标准的行业监管力弱;在国外,中国企业几乎没有能力与机会参与众多国际产业标准的制定,这样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中国成为行业标准的低地,拥有技术专利的跨国公司可以自由地进入中国市场,而众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机会少之又少。
“过去我们没有太多想法去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这个资格。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产品在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方面越来越小,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刘步尘对记者说。
“我们在国际社会上竞争,以往依靠的是物美价廉。其实价廉是真的,物美却不一定。那个时候同样的产品,别人卖1万元,我们卖8000元。这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品质和技术都达不到标准,不得不走低端路线。”刘步尘认为。
全球家电产业的竞争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技术专利与标准控制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工具。1999年,美国知识产权的出口额为370亿美元,超过了本国飞机的出口额。眼下,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张已经不单纯是产品的流动,而演变成以产品为载体的产品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扩张。跨国公司在垄断全球专利的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控制世界标准化组织,这样做的目的便是控制国际标准,以求牢固地控制全球市场霸权。
但是记者了解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有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933个,我国仅承担了8个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比例不足1%,而大部分秘书处都由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承担。
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统计,IEC和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两大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现行标准共有1.8万多项,由中国起草制定的仅有60项,而被正式纳入国际标准的则更少。
中国家电企业的发明性核心专利明显缺乏,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国内企业除了海尔能参与个别会议外,其他的国内企业均没有话语权。
“标准永远是强者的游戏,你如果在这个行业没有话语权,根本就不会参考你的意见。现在,有些标准的指标制定可能参考中国标准,甚至委托中国来制定,这是一件好事。”刘步尘对记者说。
国内企业逐步开始意识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性。截至2006年海尔集团已经参与了100多项中国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拥有企业标准高达5730项,2005年6月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成功当选为IEC-pact委员;2006年4月,海尔洗衣机总工程师吕佩师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IEC/SC59D——国际电工委员会洗衣机技术委员会的工作组专家。刘建如则成为IEC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性能技术委员会第12工作组专家。
到目前为止,海尔在IEC诸多标准领域取得了话语权,家用电器的可靠性、音频、视频和多媒体系统等标准领域均有海尔的专家,加上刘建如已有5人,成为拥有IEC专家数量最多的中国家电企业。
专利技术标准利器
在工业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市场竞争的特点是靠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然后靠规模垄断形成竞争优势,产业标准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产品的通用性,标准与技术专利分离。在知识、技术成为决定性生产要素的今天,企业的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此时以技术专利为基础的产业标准成为控制市场、改变利润结构的主动力。标准之争实际上就是市场份额的争夺,你不参与或拥有标准就意味着没有市场。
“在家电行业中,我们冰箱产品在技术进步、节能、环保方面一直是走在前面的,正是由于我们这些企业多年来致力于产品的研发,致力于技术的进步,致力于对消费市场的深入研究,才能有今年的局面。”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王雷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由于我们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大规模的产品是节能的,在成本上已经打破过去节能冰箱高成本、高价格形成的市场瓶颈。”
而长期以来,在世界冰箱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制冷技术要滞后欧美一两年时间。因为相对欧美百年冰箱品牌而言,中国的家电企业起步普遍较晚,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
在专利战略推进的同时,海尔集团也的确尝到了甜头,2006年其全球营业额超过了139亿美元,冰箱、洗衣机等3项核心产品进入全球前三位,在中国市场其产品的单位价格要比同行高出20%,而且在电热水器、洗衣机等领域开始尝试向国外同行征收专利费。
同时,专利型技术具有排他性,难以复制和模仿,对于稳固占领市场有着积极作用。据了解,截至2008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8795项,其中发明专利2261项;2008年,集团申请专利 912 项,其中发明专利 525 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 2 项发明专利,是拥有专利最多的中国家电企业。
世界各地都已经开始上演“海尔现象”:海尔意式三门冰箱获得德国“红点大奖”;在欧洲,海尔冰箱被英国《Ethical Consumber》杂志评选为“BEST BUY”最佳品牌;欧洲著名的检测组织Which对Haier、Miele、AEG等共20个著名冰箱产品的抽检检测结果显示:海尔冰箱在23项检测项目中,总分第一;在美国,海尔的超节能冰箱提前达到美国的DOE(美国能源部)标准。国外媒体因此评论:海尔正在依靠创新与速度超越欧美百年企业。
正是有了依靠自主专利技术以及由此获得的国家与国际标准,海尔才能在逆境中赢得竞争优势。
“在中国家电企业中,海尔是很有国际化品牌意识的企业,它与很多企业不同的是对标准制定的强烈愿望。”刘步尘对记者分析认为。
刘步尘说,海尔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对于其他中国企业的启示是,要想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就先把你的产品做大做强,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企业实业做好,把产品做好,你才有技术的标准话语权。同时,在做大了以后,我们要有建立标准的意识。当你成为标准制定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未来发展的空间会更大。
罗清启也有同感。“这就如同最先制造飞机者是机长,提高还是降低高度是机长说了算,而乘务员却是不知道的。海尔目前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领头雁,而要带领整个行业起飞与转型,就必须要有技术创新和制造标准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