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安康局长田培海:无悔的春秋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田培海,现任陕西省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他197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之前曾作为知青下乡插队锻炼,也曾就职于安康地区通用机械厂和地区重工业局。从1984年起,田培海担任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至今,在这20多年里,他尽职尽责,怀着对质量技监工作的热爱和执著追求,带动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安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998年,田培海荣获由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的先进个人称号, 2004年,他被陕西省委表彰为“廉勤兼优领导干部”,并在今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安康市委重点表彰。

20年给一个人带来什么?是岁月留下的沧桑,还是时间磨砺的辉煌?其实这些都只是表象,无悔人生和永存希望才最为重要。在秦头楚尾,陕南安康的城镇、农村和企业,活跃着一支被誉为“质量卫士”的队伍,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工作和默默的奉献,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尽职服务、保驾护航,而这支队伍的领头雁———田培海,就是凭着鞠躬尽瘁的不懈努力,用20年的历程和心血,书写了一篇情系质监、无私奉献的华章。田培海说,在质量技术监督战线工作20年来,他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艰辛和希望并存”。作为一位基层局局长,他每天的工作平凡而踏实,虽没有惊天动地,却如细雨润物无声,带动着安康市的质量技监事业走向不断发展之路。从田培海的70多本工作笔记中,看得出他对质量技监事业的热爱和无怨无悔。当两鬓初染银霜之时,也是事业收获之际,然而,田培海的“创业”之路却始终未告段落,质量大旗依然在他手中飞扬。

不辱使命

1976年大学毕业的田培海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告别繁华的都市,回到了养育过他、当时还很贫困落后的安康。如果说在生活中,总有一些转折让人难忘、甚至可以改写人生,那么1984年的田培海就遇到了人生中最为难忘的转折———受命组建安康地区标准计量局(后改为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一个以粗放型农业为主导,只有少数小型工业企业的地区,担任专业性强、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技术监督局长,难度不言而喻,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接受这么重要的任务,既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肯定,也无疑是一个大考验。在走马上任时,田培海面临的一切都是空白:一无办公设施,二无交通工具,三无专业管理人员。前进还是放弃?他没有想太多,因为一切从零开始的挑战,更给他增添了一份动力。凭着年轻人的一腔热情和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田培海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从联系办公地点,解决必需的办公用具,到各类专业人员的调配,他都亲自办理、考察和安排,使地区局在很短的时间里组建完成,技术监督的各项工作正式运行。

上世纪80年代的安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使粮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如何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解决农民的温饱,是初上任的田培海深深思考的一个问题。围绕这个中心,他决定从农业标准化入手,并为此主动同政府农业部门联系,积极协调农业科技、教学单位,先后制订和发布了50多项农业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在巩固农业丰产丰收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多种经营的农业标准化,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进入新世纪,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在安康市场已小有名气的特色农产品更上一个台阶,田培海饱蘸浓墨,在农业标准化方面又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在组织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指导地方名特产品申报原产地保护产品同时,他结合建设绿色安康,编制完成了包含十大类602项的“安康市2003~2015年建设绿色安康标准化质量工作项目计划”。该计划以“绿色无公害”为理念,以构建农业标准化体系为手段,以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名优新产品为目的,形成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项目储备库,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并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执行。谈起他下这么大力气制定并努力实施这个项目计划的初衷,他意味深长地说:“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问题,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尽己所能,促使我们的农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雷厉风行
熟悉田培海的人都知道,他工作起来层次分明、一丝不苟,而且说到做到、从不气馁。这种特色用在安全监察工作上,是他常说的“责任重于泰山,凡属于我们管的,一个螺丝都不能放过。”而用在服务群众方面,则是“群众利益无小事。”

1996年夏季的一个周末,一连几天冒雨带领稽查队员在外查案归来的田培海,刚把复杂的案情理出些头绪,桌上的电话铃就响了起来,从电话里传来一个苍老、嘶哑又急切的声音:“我们这里发生了水稻芽烂秧事件,请你们前来鉴定裁决。”听完电话里焦急的陈述后,田局长微微沉默了片刻,然而,就这么短暂的一刻,电话里的声音更为急切了:“请领导再忙也来一趟,为我们讨个公道啊。”其言切切,其情恳恳,无奈与期盼之情溢于言中。田培海微微沉默的原因主要是稽查队员连日奔波,已经放弃了许多个休息日,他们确实太疲劳了,需要休息调整,他自己的独生女儿高考在即,偏在这时,妻子的胆结石病复发,一大堆家务事已把他的休息日排的满满的。在工作与休息、公务与家务发生冲突时,出现片刻沉思,这也是人之常情吧,然而,作为国家的公务员,为人民服务是永远不变的职责。电话里的话音刚落,这边传来了果断的回答:“请你们放心,我们会尽快赶到。”

次日,田培海带着农业方面的技术人员冒雨步行20多里山路前往事发地点,当他们带着一身泥泞出现在田头时,憨厚的农民们眼眶湿润了……还没顾得上喝口水,田培海就同技术人员下到水稻田里找原因,向农民了解具体情况以及所用水稻的品种,最后得出结论主要是当地气温较低的原因所致。农民看到市里来人亲自到田里检查,并得到合理解释,弄清了心中的疑团,很是感动,想留他吃饭,却被婉言谢绝,因为他正准备赶到乡上的种子销售部门,要求销售人员在卖给农民种子时,一定要讲清种子适用的地方。

在以务实态度,积极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田培海特别重视在群众中进行质量技术监督知识的宣传。2001年,他确定了“关注百姓生活消费质量行”的活动主题,采取调查方式,深入到全市50多家机关、企业,召开座谈会38次,走访了149户群众,通过调查了解,归纳出了89个方面的问题及34条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深入群众、倾听呼声的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严格自律
从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至今,田培海一直身处领导岗位,也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二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搞好廉政建设。他常说:“作为公仆,廉洁当自律,要勤政、善政,更要廉政,否则,我们这个肩负着行政执法重任的系统就会乱套。”2002年10月的一天,听到他女儿即将出国留学的消息后,一位干部趁他不在家时,硬将500元现金塞到他女儿手中,当他知道后,赶紧于当天晚上将钱送回这位干部家里,并语重心长地告诫说:“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是这钱绝对不能收。今天我收了你500元,明天就可以收别人5000元,你想一想这样下去怎么了得?我的身都不正,这个系统能好吗?希望从大局出发,好自为之吧!”一番话令倾听者又羞愧又感激。在局长岗位上一呆就是20年的田培海,面对类似的情况,每次都能够冷静处置、委婉拒之,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清廉守法、严格自律的好领导。他亦于2004年被陕西省委表彰为“廉勤兼优领导干部”。

20年的岁月,20年的奋斗,田培海用自己青春的奉献,塑造了一个人民公仆朴实的形象,以一个共产党人的襟怀,辛勤耕耘在质量技监战线上,把党和人民的事办实办好。在工作中他注意培养干部,将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及时推向领导岗位,而对于工作不力、不称职的领导也绝不容情,果断处理。在市局领导班子里,他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在他的表率作用下,人员团结、士气旺盛,成为带领全市质量技监系统不断发展的开路先锋。

从1984年到2005年,安康市质量技监系统从1984年的63人,增加到现在的250多人,由当时的一个市局发展到现在1个市局、10个县区局、4个市级技术机构、9个县级技术机构的规模,并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技术保障能力的质量技术监督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体系,质量技监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促进安康经济发展、改变地方落后面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先后被陕西省政府等有关部门评为“全省先进单位”、“‘科技兴安’先进单位”、“技术监督执法先进单位”……并于2003年被评为“全国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这些成绩只是时间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却在某种意义上记录着一部奋斗史,折射出的是一位质监人青春的光华。

作者:施京京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2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