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手机牌照:谁可以向资本说“不”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一段时间以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手机牌照问题终于有了阶段性的定论。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出台《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手机可以经过申请、核准后进行生产、销售。以此为标志,中国手机生产正式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为国内手机开放牌照制度打开了一道闸门。

表面看来,从“联合发改委共同发文出台审批制”到“发改委单方面出台核准制”,信息产业部对手机牌照的管理正在从“刚性控制”向“软性监督”转变。然而,有专家认为,虽然核准制取代审批制引起了业界的一阵兴奋,但管理部门依然保留了大部分对待行业资本的权利,此次“转变”更像一个从“没有理由就可以说‘不’”向“有理由才能说‘不’”的转变。

不管是“刚性控制”还是“软性监督”,政府有关部门总会有各种理由并以这些理由变相控制资本。于是,不少人就手机的行业准入问题提出了一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资本进入市场,要不要有一个门槛,而这个“门槛”应该由谁来定?或者说,谁可以向资本说“不”?

这次出台的《规定》虽然肯定了“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但信产部现行的有关规定仍与之矛盾。有一派理论认为,某些行业涉及国家在某一经济领域的发展战略,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加以调控,而信产部出台相关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保持理性,防止重复建设,减少投资者的损失。但是,既然已经确定“谁投资,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明确企业“自担风险”,那么,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带来的损失也应该由企业自己承担,有关部门不应越俎代庖。为了“有序竞争”,便有了牌照许可制度,而在国内手机市场急剧膨胀的情况下这一制度又得到不断被强化。近两年内,政府更是没有颁发一张手机牌照。其间很多企业提出申请,但都未获批准。对于想进入市场的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而言,这显然有失公平。

据称,政府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另一个重要理由是提升民族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但是,国内所有的手机生产厂商的芯片等核心技术都必须向国外少数几家公司购买这一事实说明,即便以时间换空间阻挡竞争者的角度看,中国手机厂商依然未曾在技术上进步多少。有关专家分析说,尽管手机制造仍然有可观的利润,尽管它穿着科技的外衣,但它仍旧脱不掉中国作为世界生产基地的无奈:欧洲蓝领工人的月工资是1280美元,中国的熟练工人也就700~800元人民币———中国企业所赚取的利润中大部分仍然来源于人工差价,这仍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有人说,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这岂是牌照的门槛可以阻止的!正门关闭,它们会走偏门和后门。更没必要为牌照制度消亡后手机行业因过度竞争或者无序竞争而走上家电业的老路担心。实际上,手机本来就是一种家电,而手机业在牌照制度下早就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没有必要为资本担心,它们自有打算。况且,走家电业的老路有什么不对呢?那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过度竞争、优胜劣汰之后,几十、几百个企业消失,才有几个能够提高产业水平的优秀企业涌现。

审批制逝去,核准的门槛仍在。但看得见的门槛相比看不见的门槛,终归是一种进步:看得见的门槛是规则,看不见的门槛是黑箱。相对公平的规则是市场规范的前提。核准制是迈向市场的一大步,却不是最后一步,有关政府部门尚需与时俱进,与市场俱进,明白能够向资本说“不”的,只有市场及资本本身。

作者: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2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