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白领司机“深情”地表白:“对我来说,英文26个字母,最吸引人、最具权威的就是P。”
有位精明的汽车经销商,每当决定在某地开展业务前,首先调研的不是市场需求,而是这座城市的停车状况,然后才做出选择。用他的话说,先瞧瞧“瓶子”大小,再决定打几斤‘酒’。”
一位家长则故作轻松地说:“将来最棒的职业,可能是停车场管理员。”
这三位说的都是一件事:停车。
开车上街,最希望看到什么?还用问吗?当然是“P”。“P”是英文Parking的缩写,意思是“停车”。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当蜂拥而来的汽车把我们的城市变成停车场时,没有人再表示怀疑,停车将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南方C市张先生的沮丧经历可以作为佐证:一帮朋友聚会吃饭,人家挤公交车的、骑自行车的早已落座,他却因找不到停车位绕着饭店兜了三圈。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新手练车呢。 许多车主形容说停车就像一场“战斗”。有的年轻人甚至调侃道:如今媳妇好找,车位难寻。
看到这个“商机”,一大批小停车场迅速冒了出来。在一些机关、商场、饭店,甚至连银行储蓄所、邮政所的门前,划条黄线就成了停车场。这些停车场有交通管理部门办的,有派出所办的,还有街道办事处办的,规模小、场地差、秩序乱,搬个凳子坐下就收钱,根本谈不上服务,收费却不含糊。停车场到底归谁管,至今也没有明确答案。不过,随着收费员的嗓门越来越粗,我们知道,城市停车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容小觑。有识之士指出,停车业是一个有着潜力巨大的产业。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更不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标准,整顿规范现有的停车场,坚决取缔非法停车场,严格划定停车场的使用范围。对从业人员要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还有,发展停车产业,应当立法先行,让法律来保障停车场投资人的权益。最关键的是,城市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停车场,并保障停车位的合理收费。再者,消费者如不树立“停车也是消费”的观念,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问题。
毫无疑问,“停车难”属于全球性问题。那么,人家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据介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停车产业成为年产值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以香港为例,繁华地段停车位的售价高于豪华轿车的价格,热闹地段一个车位的售价达到60万港元。高收费是一种对策,采用科技手段也是一个好办法。现在,让我们去看看世上最“挤”的国家吧。日本国土面积是中国的1/30,人口是中国的1/10,汽车保有量却是中国的两倍。目前日本的汽车保有量大约在7000万辆左右,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辆汽车。该国经过多年摸索,将高科技和创新思维充分运用到停车技术和停车场的建设上,基本解决了停车难题。他们的新型地下停车场为圆柱体,容量较大,一个深11米、直径18米的圆柱体可以存放50辆汽车。目前,日本的立体停车设备已经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仅地面上的升降式停车场、塔式停车场有7000多座,各种登峰造极的停车设施更是应有尽有。它们不但解决了居民区、商务区、繁华区的停车难题,更因其安全、便捷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东瀛这份“挤”出来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用不着专家提醒,很多朋友都认识到,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买车之前,先问停车。这样的话,人和车不至于陷入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