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基层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中主要凸显三方面问题:一是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其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二是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管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三是特种设备现场监管存在“看不到、摸不清”的情况。
由于特种设备具有危险性较大、涉及生命安全等特性,因此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顺应当前形势,寻求有效的监管策略,是质监部门必须深入研究的新课题。目前,由于管理模式、设备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基层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中主要凸显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其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笔者在监管工作中发现,部分企业因资金短缺或贪图便宜,加上专业知识欠缺,购买、安装了没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有的设备缺少资料,有的设备超期未检,甚至有的企业购买其他单位淘汰的特种设备,给设备运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此外还发现,由于企业经营者变更,特种设备还可以继续使用,但资料丢失,企业想为设备办理登记注册,但由于没有相关的资料、文件,导致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无法对其进行检验注册。如果能有权威的评估认定机构对这样的特种设备进行评估,既可以消除安全隐患,又可以有效节约成本。还有部分企业把特种设备的检验报告视作合格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分以下几种:正常运行、监督运行、整改运行和停止运行。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部分企业提供的特种设备检验报告上有的写着整改运行或停止运行,但是企业往往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而是认为拿到检验报告就万事大吉。归根结底,还是使用单位法律和安全意识淡薄。这就需要质监部门的长期宣传,并进行认真细致地排查,做到问题设备有整改、有落实,不让任何设备带病运行。
应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质的监管
根据相关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在监管工作中,发现高达70%的问题都集中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上。笔者认为此项问题首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在特种设备管理上存在着设备多证少的问题,甚至一些企业只安排个别人员参加培训,获得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另外经过口传心授、以老带新的方式自行培训。这虽然节约了一定的费用,却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其次是企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流动性相对比较大,当具备资质的人员另转他业后,企业如无法及时雇到有资格的操作人员,只能临时找人顶替,这样就造成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而质监部门的培训是周期性的,每年的几次培训难以有效解决无证作业问题,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
特种设备现场监管存在“看不到、摸不清”的情况
当前特种设备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和设备新等特点,而基层工作人员大多对于特种设备的相关知识了解有限,特别是目前新型特种设备大量使用,现场检查时难以发现不明显的安全隐患。对此笔者认为,一是监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争取在检查时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二是应加强与特种设备维保单位的联系,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资源,也能督促维保单位在工作中不走过场,扎扎实实做好特种设备安全防范工作。
总之,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事关重大,虽然目前监管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监管部门应积极探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社会安保工作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