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这个被称之为“中国硅谷”的地方,已经成为北京乃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随后,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海淀园建设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
如何结合自身职能,为示范区和核心区的建设服务,成为北京市海淀区质监局思考的重点。
北京市海淀区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和区位资源优势,更是我国标准化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可以说得上是标准化资源的“聚宝盆”。目前,全国的标准研究机构共185家,海淀就有20多家。全国近一半的标准认证、培训机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实验室位于海淀,全国91所标准化工作实验室有近40家在海淀。国际知名标准化组织如美国电子电器工程师学会(IEEE)等也将其驻京办事处设在海淀。全区目前有以原始创新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的技术联盟或产业联盟30个,有5家企业承担着ISO、IEC和ITU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秘书处工作。据初步统计,在海淀区的标准研发人员不少于1万人。
用好这个“聚宝盆”,一方面发挥标准化研究机构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形成“聚宝盆”里各种资源相互补充,成为海淀区质监局实施标准化战略必须破解的难题,也是海淀区质监局服务示范区和核心区建设的一把钥匙。
为了做到知根知底,该局对海淀园中关村标准化示范区里的企业和联盟一一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和迫切需求。有了调研数据做基础,海淀区质监局开始推动了多项振兴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化扶持政策的出台,并提出了建议。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用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化战略促进办法》,给予企业资金资助,鼓励和引导其增加标准创新投入;建议通过《海淀区促进非公经济及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的企业给予50万元追加补助等。
此外,他们还充分发挥“聚宝盆”的作用,以标准化培训和与国内外牵线搭桥的形式,奏响标准化的协奏曲。
从2005年至今,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直接参与了各种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国际标准50项,国家标准426项,行业标准297项,地方标准49项。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工业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是中国第一个国际标准。
由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制定的国家标准《辐射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在2007年第二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是全球第一个在集装箱检查和辐射防护方面先进合理的标准。
“我们从奖励名牌到奖励标准创新,从重视专利到重视标准,从中小企业聚集地到培育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沃土,实施标准化战略已经为海淀区社会、经济、科技带来了质的跨越。” 海淀区质监局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