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汽车贴膜需强制性严格标准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天气越来越热了,汽车贴膜也火了起来。但是,要在眼花缭乱的各式贴膜产品中选上一款货真价实的好产品,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国内汽车贴膜市场比较混乱,劣质膜、贴牌膜、假冒膜充斥其中,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其品质高低。一些价格便宜、表面看起来不伤大雅的贴膜,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达不到贴膜的目的,甚至还暗藏危机。有人总结说,劣质贴膜有6弊:“热蒸笼”隔热率低、“烙煎饼”玻璃吸热、“近视眼”清晰度低、“缺胳膊”无前挡膜、“臭气弹”散发臭味、“晃眼剑”光污染严重。

  国内汽车贴膜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已经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年初,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实施了《汽车玻璃窗膜技术规范》,意在通过设立一道技术门槛,对这个已经达到上百亿元规模的市场进行正本清源。所谓“正本清源”,即清理行业中严重存在的一部分假冒伪劣、技术不规范的企业,对国内汽车玻璃贴膜市场进行一场洗牌,淘汰绝大部分品牌,使市场向大品牌集中,从而确保行业健康发展。这种初衷当然很好,其理论上的效果也值得期待。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该规范的实际作用并不理想。

  原因不难分析。汽车贴膜在中国始于1998年前后,在短短10年多的时间里,它就成了中国汽车用户的必需品。据某研究机构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国内90%以上的购车者在新车装饰时会选择贴膜,主要基于隔热、防紫外线、私密、防暴及美观等不同的需求角度考虑。正是有这种需求,刺激了汽车贴膜市场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几年时间内竟冒出了数千个贴膜品牌,加之利润同样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整个汽车贴膜市场很快就陷入了乱世纷争、群魔乱舞的局面。

  目前国内汽车贴膜市场混乱现象主要有以下表现:首先是进货渠道混乱,滥竽充数的小企业、小作坊大量存在。虽然也有一些产品来自质量有保证的国外品牌,但更多的产品却是那些打着国外品牌旗号,甚至是虚拟国外品牌的国内小工厂、小作坊生产出来的,而这些劣质产品或者被一些汽车销售商直接拿走,或者进入路边店。其次,成本低利润大,形成了一条“暴利链”。根据有关部门对汽车用品市场的调查,车膜利润高达900%以上,“甚至比卖车还赚钱”。第三,利用信息不对称这一点,许多商家对消费者大肆忽悠,夸大宣传,子虚乌有,片面误导消费者。第四,消费者盲目相信进口货的消费心理,也助长了商家的不良行为。他们往往把一些成本很低的劣质品贴上进口品牌标签,抬高要价。

  毋庸讳言,行业不规范和市场混乱的现实,暴露了行业标准与市场监管的缺失。一直以来,相关权威检测机构虽然都能够对贴膜产品进行检测,但这些机构无法做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因为这个领域没有国家标准。虽然从2005年开始,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已逐步开始限制或禁止在机动车车窗上贴膜,而这些措施也已使膨胀的市场出现缩水,但由于相关规范缺乏强制性,其对企业的约束力毕竟有限,市场仍鱼龙混杂,许多商家还能够打“标准空白”的擦边球。而前文提到的《汽车玻璃窗膜技术规范》,也只是行业标准,同样不具有太多的强制性效力,发挥作用主要还是得依靠企业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

  由此看来,玻璃贴膜行业能否得到有效规范,除了依靠企业整顿自身的经营行为以外,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与消费者共同的协助和努力。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通过政府立法禁止汽车贴膜,或许这才是正本清源的最佳途径。

作者:胡立彪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