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电力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战略研讨会在广东东莞召开。
会上,一些电力企业的信息主管们介绍了自己所遭遇的“快乐问题”。一方面,电力体制改革方向的明朗化,让电力信息化拨云见日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另一方面,在电力企业的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面前,现有的电力信息化的理念、管理和系统设施又显得捉襟见肘,很不适应。
“痛并快乐着,是因为差距本身就是目标和动力。电力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已刻不容缓,其中当务之急是建立业务流程管理体系。”专家称。
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
一位与会专家用“三不算”概括了以前我国一些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状况。
“三不算”是指起步不算晚,发展不算快,效果不算好。
正如黑龙江鸡西电业局一位技术主管所说的,以前,有的电力企业对信息系统的感受是“可有可无”,远不像金融和电信等行业那样视信息化为核心竞争力。“信息系统对一些电力企业来讲,很难说它重要还是不重要,有它是锦上添花,无它照样生产经营。”
但是,近年来,信息化已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随着电力企业运营管理重心的转移,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需求逐步高涨。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再次起跑已成定局。”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王聪生介绍,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在全系统实施公司信息化“186”工程,并将构筑“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作为“实施重点”。与此同时,电力企业“集团化”运营思想的确立,要求构建基于数据交互畅通的IT环境,打破原来各业务系统纵向条块分割的状态,并强调系统间的业务功能协作,进而促进职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协同化管理转变。
系统建设滞后
当新一轮的电力信息化大潮重新浇热电力行业信息主管们的心时,他们却发现前面的路并不好走。“该行业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行,使一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受到挑战。”德勤企业管理咨询高级经理卢卫东说。
据介绍,目前,百万千瓦电厂成为发电的主力军,全国上百个水、火、核发电厂,任何一个电厂的发电量都相当于解放初期全国发电量的总和。
“电网越来越大,用户数量呈几何倍数激增,管理也就越来越难,再加上电力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发电与输电的拆分、输电与配电的拆分,以及竞价上网等,都给经营管理带来了新挑战。集中式管理模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笼的。”
“集中式管理是国际发展趋势,今后电力企业的管理会越来越集中。”卢卫东介绍,电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发了电就要用,不能储存,不用就浪费了,发多了不行,发少了也不行,科学有效地规划与统筹安排对这个行业至关重要。实行地区性的集中式管理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和系统的配套性,降低成本,集成度越高,电力生产的成本越低。而且,集中式管理有利于财务监督、规范管理、扩大数据分析的范围、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效地控制风险。集中式管理是实现电力行业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但知易行难。据介绍,当电力企业纷纷采用省/市级企业集团统一管理模式的时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滞后又成了制约这个行业管理迈上新台阶的瓶颈。如,一些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相对降低。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并且,已经建设的信息系统也是各个电力企业在不同时期开发的专业系统软件,大多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实现共享,从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影响了信息系统对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整体支持。
流程管理4步走
“我国电力企业加强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建设已刻不容缓,其中当务之急是建立业务流程管理体系。”IDS Scheer中国高级咨询顾问阚相元认为,电力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体系的建设要分4步走。
第一步要搭建企业统一的业务流程架构。从战略和业务出发,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统一、涵盖所有业务活动的流程架构,打破流程的部门化,建立流程的衔接体系,为构建端到端的流程体系建立基础。业务流程架构搭建的重点是建立流程的分类和分层体系,以清晰展现企业的业务分类、层次和逻辑。
第二步是建立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的统一平台。基于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业务流程描述方法和规范,根据已经建立的统一的业务流程架构,对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补充、完善和优化,搭建端到端的流程体系。流程设计完成之后,统一发布实施,作为企业内部流程执行的唯一依据,实现“一个企业、一套流程”的管理目标。
第三步是建立统一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指定相应部门承担业务流程管理职责,负责组织进行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和改进。建立业务流程设计、发布、监控、优化、变更方面的流程和制度。
第四步是实现多管理主题的集成。根据企业的管理需要,对与流程相关的各种管理主题,如ISO等在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中基于统一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实现“一套流程、多种应用”的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