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斌,男,湖北钟祥人,出生于1971年11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1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了计量检定、行政执法和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现任荆门市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18年来,他总是那样的执着,无论是在打假斗争的最前沿,还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风口浪尖,始终站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实践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他亲自办理的假冒伪劣大要案就有30多起,曾把制假分子打进过班房,送上过审判台;他推行的"全市百家食品生产小作坊改造升级"计划、"荆门城区豆腐坊集中加工"、"漳河茶场公司+基地"经营模式、京山"国宝"桥米产业集群等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质量报》、湖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介绍推广,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推进全市质监事业发展和荆门和谐平安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打假治劣的排头兵
2002年,张雯斌同志"抛妻别子",从钟祥质监局法制科长走上荆门市质监局稽查大队副大队长岗位挂职锻炼。在别人眼里,这是一次可以得到提拔的机遇,可对他而言,却更是一次挑战,一次考验。"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他暗下决心。
精神上的胜利必将产生巨大的物质动力。从报到的那天起,他便迅速进入了角色,哪里有假冒伪劣的声音,哪里就有他战斗的足迹。从不言苦叫累。2002年7月,群众举报在原罗集部队出租院内,有人利用晚上违法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农药--杀虫脒。考虑到案情复杂,组织决定由他主办本案。为避免打草惊蛇,胆大心细的他独闯虎穴,只身一人赶赴现场,机智地与狡猾的造假分子周旋,迅速掌握相关情况后,召集队友果断出击,当夜一举查获假劣农药46吨,制假工具300多件,原材料4吨,总货值50多万元。为防止假劣农药转移,他和队员一道在执法车上坚守了二天二夜,直到最后一车假冒产品移地扣押,他才放心地离开了现场。在执法打假活动中,张雯斌同志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一查到底的精神受人敬佩。2002年7月制假农药案,由于制假分子在逃,未予制裁,他先后10余次与公安干警一道南下追捕,历时半年,终将制假犯罪分子全部捉拿归案,至此,他悬着的一颗心方才落地。
正是他具有这种敢于挑战、善于拚搏、勇于负责的精神, 2005年底,市局党组安排他到沙洋县局担任副局长职务,主抓执法工作。上任伊始,他就立即深入基层,调查摸底,提出了"立足办大案要案"、"抓重点热点产品,打专项整治战役"、"从源头入手,将流通领域打假关口前移"等一系列思路,并亲自为全局执法人员授课培训,讲解法律知识和办案技巧,迅速扭转了执法人员素质偏低、打假工作被动的局面。尤其是在关键危难之际,他所表现的大无畏精神和敢打敢拼的气势,也同样令违法分子折服,执法队员鼓舞。2006年3月,群众举报在沙洋某电排站院内,一个很有社会背景的老板生产地条钢,白天关门休息,夜晚加工生产。为了做好保密工作,当夜凌晨二时,他着好装来到办公室,一一通知执法人员集合进行突击行动。面对突然天降的打假神兵,制假分子知道大难当头,一边拖延时间,一边招呼救兵。一些领导纷纷出面打招呼,谈的又是"招商引资",又是"发展地方经济"这些道理,有的甚至以势强压,以权相胁。面对这些,张雯斌同志一边耐心地宣传政策,讲明危害,一边表明态度,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经过几番较量,硬是将这10多吨地条钢和100多根制假模具全部扣押,捣毁了炼钢电炉,彻底端掉了制假黑窝。
(二)食品安全的守护神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06年底,党组决定将他调回担任市局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就在这风口浪尖上,张雯斌同志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如何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对他还是一项新课题。为此,他和科室同志一道沉下心来,迅速确立了"摸清底数、理顺职能、明确责任、严格准入、强化服务、确保安全"的工作思路;摸清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的底数,对全市480家和458家小作坊全部建立了质量档案,实行区域监管;落实了28个监管区域、61名监管员、70名协管员和1308名信息员的监管责任体系,为荆门市食品生产环节安全监管夯实了基础。
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工作主要压在他所在的食品生产监管科,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和科室人员一道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休息,从制定方案到组织实施,从布置工作到检查督办,每一项他都要亲自过问,每一环节他都是亲历亲为。先后具体承办了八次专题会议,发布《专项整治通报》26期,新闻报道263篇次,钟祥市石牌豆腐坊安全监管模式作为成功经验在全省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言推广,全省质监系统专项整治验收现场观摩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各级领导对我市专项整治工作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12个100%的目标任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年,食品生产监管科被评为年度先进单位,他个人被评为省、市质监系统先进工作者。
他始终认为,质监事业只有为地方经济发展多作贡献,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改变我市食品加工小作坊"多、小、散、乱、差"的现状,提升我市食品质量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他想了很多办法。
他倡导对荆门城区豆制品加工小作坊实行集中生产,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办理证照,统一供气供电供水,统一供应原材料,统一租赁摊位。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方便了日常监管;他建立的以漳河迎接茶场为龙头的"公司+基地"经营模式,既解决了多家发证难与茶农负担过重的矛盾,又保证了合法生产,叫响了漳河茶叶品牌;他开展的"食品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工业园区"活动,初步形成了沙洋县纪山镇酱类产品工业园区规模;他积极帮扶企业开展产业集群,形成了以京山"国宝"桥米为品牌的集团生产;他推行的"全市百家食品生产小作坊改造升级"工程,让沙洋风干鸡、钟祥蟠龙菜等地方特色食品走出了荆门,走出了湖北。王玲市长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作出了"质监局这个办法好,这也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批示,省局领导也多次组织到荆门调研升级工作,《中国质量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媒休相继对我市小作坊改造升级工作作了专题报道;他率先开辟了"绿色服务通道",对20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有效服务,赢得了企业的赞誉和拥护。2007年,他领导的科室被评为"市直机关服务竞赛优胜窗口"。
(三)廉洁奉公的践行者
"个人名利淡于水,党性原则重如山"这是张雯斌同志做人的信念。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上,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工作需要,他孤身一人从钟祥到荆门工作一晃就是八年,八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家里的妻子偶尔也会发牢骚:"你就是一个公家人,只为单位事业操心,不替我们母女着想,家对你来说就是旅馆"。对此,他总是淡淡一笑,毫无怨言。他的内心是坦然的,光辉的。
对待金钱,他能淡泊处之,从严自律。从事多年的行政执法和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熟人多、朋友多、亲戚多、托人办事说情的更多,可以说,每一起案件从检查到处理,每一张食品生产许可证从申请到审批,都少不了有几个电话,不是邀请出来坐坐,就是要送点好处。面对着党性原则与金钱、友情的考验,他毅然选择了前者。多年来,他拒收和退还礼品、礼金不下数十次。他常常对自己身边工作人员说:"搞工作就避免不了得罪人,但得罪的只是少数人,维护的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要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一天,党的原则我就要坚持一天。"
这就是张雯斌,一个共产党员,一个质量卫士,在他平凡的岗位上,奏响了不平凡的人生之歌,那跳动的、铮铮有力的音符所表达的澎湃的激情,催人奋进,给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