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9日讯 认证认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比较陌生,但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国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护门。今天是认证认可与质量安全暨国际认可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谢军日前做客了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网友提问。
认证认可是确保我国质量安全的基础手段,对促进对外贸易、推动节能环保、加强政府管理、提升社会公共效能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据谢军介绍,依据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测算,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71%,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0.314%。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既符合国家规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认可管理体制认证”,谢军说。自国家认监委2001年建立以来,建立了以《认证认可条例》为核心、13件配套部门规章和26件重要行政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认证认可法规体系,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依托,省、市、县和口岸为一体的地方认证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了 “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认证认可水平和规模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认可工作覆盖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十四个领域和国民经济全部39个行业,认可数量和规模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我国认证认可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国际化的逐步深入,我国的认证认可工作越来越多的得到了有关国家,特别是国际组织的承认,这对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提升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已加入了国际范围和亚太区域全部现有认可互认体系,签约认可机构涉及40多个国家或经济体,占有全球经济总量绝大部分。2007年,我国与新西兰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新电子电器产品合格评定互认协定。按照这个协定,我国出口到新西兰的电子电器产品,就可以凭我国的3C证书直接到新西兰通关,不再需要新方的合格评定结果。从而使列入双方确认目录内的我国电子电器产品避免了重复检测、重复认证的麻烦。
食品安全是近几年质量安全的重点,谢军表示,国家认监委也在这方面加强了相关工作。例如正部署全面清查出口食品企业,仅今年第一季度吊销或自动失效的出口食品卫生注册企业有228家。同时加快了《食品安全法》配套部门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另外根据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正在组织实施食品防护计划,帮助企业提高食品防护能力,预防产品因不正当商业利益、行业恶性竞争、恐怖主义袭击等原因受到故意污染和破坏。该项计划已在北京、山东、河北、陕西等地开展试点。在乳制品行业,国家认监委正在着手实施统一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体系。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监管部门、乳制品行业等各方面专家,起草制定了这两个认证制度所需要的国家标准和认证规则,目前已经在黑龙江开展乳制品认证试点。另外,国家认监委也对有机粮食加工品、食用菌和有机蔬菜、水果、茶叶开展专项监督抽查,确保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靠。
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我国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等惠民措施。谢军表示,为保证下乡产品的质量安全,国家认监委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列入家电下乡目录的产品进行拉网式的排查。理清119家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和产品底数。并对家电下乡产品生产企业实施飞行检查,即事先不通知被检查企业而对其实施快速的现场检查,目前已开始对微波炉等高危小家电产品实施100%的飞行检查。对于市场上销售的家电下乡产品,设立了家电下乡产品市场核查工作组,编制了相关方案以及核查的实施细则,对市场核查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考核质量标准。
虽然我国的认证认可体系逐步趋于完善,但在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在逐渐暴露,例如我国很多认证认可标准比较陈旧,大多数都是90年代产生的。谢军对此表示,关于标准滞后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使得标准能够跟上产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他解释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的要求,标准实施后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复审后,根据标准的适用性,制定标准的部门提出是否修订或废止的意见。标准的适用性和发布的时间没有绝对的关系,可能有些标准发布时间很长了,但仍适用;有些标准虽然很新,但技术指标发生变化也要及时修订。“目前我们国家在检测方法标准方面,正在追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的标准,有部分标准已经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谢军说。